作品介紹

媽媽的味道


作者:巴陵     整理日期:2014-08-06 12:17:08

《舌尖上的味道·家!分羞@樣說道:母親總是用食物給孩子留下最好的味道。想想看,想家,確實首先想念的是媽媽的味道,一碗拉面,一碗餃子,當時覺得并沒有多么特別,當你遠行,才覺得那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
  媽媽的味道寄于情,媽媽的味道至真。對于母親而言,手藝和刀法并不是她的第一要務。一道看似最平實的美味,里面的食材普通、易得,但是搭配卻十分合理。每一口都飽含著真摯的母愛。
  作者的家鄉(xiāng)圳上鎮(zhèn)是古代中原南流飲食的匯集地和南蠻飲食的最后縮影,現(xiàn)在還保留得非常完整。巴陵的《媽媽的味道》一書,不但讓讀者欣賞到精彩的美文,還能夠喚起人們對身邊那些漸行漸遠的美食的記憶和關注,從而共同呵護、繼承、光大我們民族飲食文化。
  作者簡介:
  巴陵,職業(yè)書評人,職業(yè)美食人,美食旅游專欄作家。曾主筆《湖南省旅游志》、《湖南省志·旅游志》、《湖南省政區(qū)大典·旅游部分》等史志專著。出版美食隨筆集《嘗遍大中國》、《一本書吃遍中國》、《食全酒美》、《嘗遍大中國(二)》、《一簞食,一瓢飲,四方味好》、《覓食——從南向北,邊走邊嘗》、《舌尖上的旅行》等,出版文化散文隨筆集《村莊散記》、《秋聲高處》、《浮生物語》等,出版旅游散文集《紙上閑游》。紀錄片《行走的餐桌2·吃湘喝辣》十集的總顧問。目錄:
  梅山砂罐子炆肉
  南瓜藤
  茄子把
  吃春找刺鐘條芽
  雞冠菌
  寒菌油
  蕨粑
  鹽醬骨頭
  辣子皮煮胸膛骨
  白胡椒蒸豬腦髓
  心肺湯
  草紙煨豬苦膽
  吃油與油渣
  菌子油
  臘豬肝梅山砂罐子炆肉
  南瓜藤
  茄子把
  吃春找刺鐘條芽
  雞冠菌
  寒菌油
  蕨粑
  鹽醬骨頭
  辣子皮煮胸膛骨
  白胡椒蒸豬腦髓
  心肺湯
  草紙煨豬苦膽
  吃油與油渣
  菌子油
  臘豬肝
  臘牛肉
  水緊牛舌
  閹割與卵菜
  鯉魚熗豆腐湯
  鹽菜豆豉湯
  霉豆腐渣
  魔芋豆腐
  辣椒粉里的雞雜世界
  豬腸粑
  油炸白鰱
  豬腦殼
  水煮荷包蛋
  斬肉圓子
  花生米豬腳湯
  直骨頭炆嫩玉米籽湯
  紅燒牛蹄
  青榨菜腦殼
  黃菜筍子
  在大梅山的新化,曾經(jīng)有個傳統(tǒng)的習俗,男女新婚的第二天早上,女人為了體現(xiàn)自己的溫柔和持家的本領,會給新婚的男人做一道菜,那就是砂罐子炆豬懷心,即豬心,即表達了女人從此以后把自己的心身交給了新婚的男人,一切都聽從男人的安排和差遣,也要男人以后把自己放在心頭上,切莫辜負她。新化山歌有《小小畫眉小小鶯》:“小小畫眉小小鶯,小小姣蓮愛陶情,哪個十七、十八咯少年哥哥看得起,今夜冒閂鄉(xiāng)房門。爐鍋煮起白米飯,罐子炆起個豬房心,瓦罐子煎起個蜂糖酒,廚房里辦起十樣葷。銅鍋裝起洗腳水,坐起個屋里等郎來!惫拮訛韶i心是梅山的一道傳統(tǒng)愛情菜,為多少情場男女歌頌愛情彰顯食欲。
  砂罐子炆肉對原材料選擇非常嚴格,不是隨便什么肉都可以用來炆的,在梅山地區(qū),走親戚或者探望老人,最好的禮物不是你買燕窩、海參,還是豬身上的一種肉,叫背末精肉,即特級里脊肉,每條豬僅有兩個細條,四個指頭寬,尺把長,也就兩三斤,一般的探望病人或者父母,就買一對背末精肉即可,把精肉切小片,小炒之后用泉水煮湯,即背末精肉熗湯,這是一種最常見的制作方法,病人只吃湯,很少吃精肉。另外一種是家人孝敬父母,或者老人牙齒已經(jīng)脫落,嚼、咬能力較差,就得想辦法把肉燉爛,只好采用炆的方式,最好的器皿是砂罐子,它不是任何金屬,只是一種瓷土,經(jīng)過煅燒之后,形成表面粗糙,背末精肉切成一厘米厚的薄片,四指寬的背末精肉先分成兩條再來切片。拳頭大小的砂罐子,一次炆十片左右即可,不用加油、加鹽,小火慢慢炆或者利用燒飯炒菜時的火星,把砂罐子放在柴火邊上,經(jīng)過一兩個小時的炆煮,砂罐子里的湯水已經(jīng)干去一半,精肉已經(jīng)成為絲絲縷縷,漂浮在湯里,整體外形還保持聯(lián)絡的感覺。把砂罐子拖開柴火邊,慢慢涼下來,加一點點鹽,讓肉轉味即可。
  砂罐子炆的肉,入口即化,肉湯沒有酸味,變得沁甜鮮美,肉也不再是一根根的絲,而是在湯里融化,背末精肉上的些許肥肉,早已化作油水,飄蕩在湯水之上,喝口這樣原汁原味的湯,老人就有了精力,好像回到了十八歲。
  ……





上一本:達觀 下一本:外婆買條魚來燒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媽媽的味道的作者是巴陵,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