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唐宋小品叢書


作者:白居易     整理日期:2021-11-13 11:28:29

  《閑雅小品叢書》之第二季《唐宋小品叢書》。
  傳統(tǒng)古文如崇山峻崖,小品文則如幽林曲澗,如云如煙,如空谷之足音。
  傳統(tǒng)古文如雍容華貴的宮廷女子,小品文就是清秀動人的小家碧玉。
  古代小品文濫觴于先秦,成型于六朝,唐宋時趨于成熟,宋以后蓬勃發(fā)展,至晚明而達于鼎盛。小品只是一種文類,它包含的范圍很廣,文體如序跋,游記,尺牘,駢文,辭賦,筆記等,都可以稱為“小品文”。
  古代小品卸下文以載道的沉重負擔,洗凈冠冕堂皇的油彩,以悠然自得的筆調(diào),以漫話與絮語式的形態(tài),在山川小景、人物花鳥中體味人生與社會。
  古代小品文是一種*自由的文體,形式上,可以是隨筆、雜文、日記、書信,也可以是游記、序跋、寓言等;內(nèi)容上,可以言志,可以抒情,可以敘事,可以寫景,可以寫人,可以狀物;其風格,可以幽默,可以閑適,可以空靈,亦可以凝重。作家們信手拈來,漫不經(jīng)心,興之所至,隨意揮灑,自成佳品。這些小品文從雅致的文字中透射出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內(nèi)核,關乎生命智慧、生活藝術和修身處世之道。
  先秦諸子那種情味雋永的格言式語錄,從廣義的小品文形式來看,也可算是此中珍品。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大量可真正稱為小品文的文章,除了《世說新語》之外,像陶潛的《桃花源記》、丘遲的《與陳伯之書》、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乃至《水經(jīng)注》與《洛陽伽藍記》中的篇章,它們不但是成熟的小品文,而且在藝術上也達到佳妙絕倫的境界。在唐宋的散文中,小品杰作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了。
  《陸游小品/唐宋小品叢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是我國南宋時期杰出的愛國詩人,也是著名的詞人、史學家和散文作家。他以其絕妙的創(chuàng)作藝術、崇高的思想境界、灑落的人格魅力,被梁啟超先生盛譽為“亙古男兒一放翁”。
  紹興二十八年(1158),已三十四歲的陸游被任命為福州寧德縣主簿,次年,調(diào)福州決曹,又過了一年,調(diào)至都城臨安。紹興三十二年(1162)六月孝宗即位,十月,賜陸游進士出身。乾道元年(1165),陸游調(diào)任隆興府(今江西南昌)通判,第二年以“結(jié)交臺諫,鼓唱是非”的罪名被罷官。乾道五年(1169)十二月,朝廷征召已賦閑四年的陸游,任為夔州通判。兩年后,他又應召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乾道七年(1171)十月,王炎幕府解散。此后幾年,陸游先后在川中的成都、蜀州、嘉州等地任職,直到淳熙二年(1175),好友范成大知成都,陸游入范成大幕府。二人詩酒唱和,成莫逆之交。有言官參劾陸游“不拘禮法”“燕飲頹放”,范成大迫于壓力,將陸游免職。陸游索性自號“放翁”,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開辟菜園,躬耕于蜀州。
  淳熙五年(1178),陸游詩名日盛,奉召返回臨安,受到孝宗召見,先后任命為福州、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后因被給事中趙汝愚彈劾,陸游憤然辭官,重回家鄉(xiāng)山陰。閑居山陰五年之后,淳熙十三年(1186),六十二歲的陸游被任為朝請大夫、權(quán)知嚴州事。兩年后任滿入京,官升軍器少監(jiān),掌管兵器制造與修繕。紹熙元年(1190),陸游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陸游多次進言,痛陳備戰(zhàn)、勵治、減稅、治民的道理,*終以“吟詠專嘲風月”之罪名被罷官。陸游再次離開京師,此后二十年,除了曾經(jīng)短暫赴京參修國史外,其他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山陰的田園農(nóng)村中度過的。嘉定二年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陸游因疾與世長辭。臨終之際,留下絕筆《示兒》作為遺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韓愈小品/唐宋小品叢書》:
  韓愈,唐代文學大家,“唐宋八大家”之首,字退之,生于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卒于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卒年五十七歲,歷代宗、德宗、順宗、憲宗、穆宗五朝。韓愈為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南)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宋神宗元豐年間追封他為“昌黎伯”,他的作品集稱為《昌黎先生集》。他*后的官職是吏部侍郎,又稱他“韓吏部”,韓愈死后,謚日“文”,后人就尊稱他“韓文公”。
  韓愈少小聰慧,他自稱“七歲而讀書,十三而能文”,這有些和詩圣杜甫“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相似。他一生都十分勤奮,無論順境逆境,“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雞鳴而起,孜孜焉亦不為利”。《新唐書?韓愈傳》曰:“愈自知讀書,日記數(shù)千百言。比長,盡能通《六經(jīng)》、百家學。”
  德宗貞元二年(786),韓愈十九歲,開始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墒,貞元四、五、七年三次應禮部試接連失敗。至貞元八年,二十五歲的韓愈才考中進士,同榜有歐陽詹、崔群、李觀、馮宿等一批名士,被稱為“龍虎榜”。根據(jù)唐代制度,考中進士后,還要經(jīng)過吏部考試,方可正式為官。隨后在貞元九、十、十一年,韓愈三次參加吏部博學宏詞科考試,又都以失敗告終。他求仕心切,于貞元十一年正月至三月,三上宰相書,泥牛入海,杳如黃鶴,沒得到回音。同年五月,二十八歲的韓愈郁郁不得志,懷著不遇時之嘆離開了長安,回歸故里河陽。在長安的十年風塵歲月中,結(jié)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飽覽典籍,他逐漸形成了文學上卓然成家的見識和見解。

  《楊萬里小品/唐宋小品叢書》: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他多次在詩文中自述,稱其乃東漢名士楊震后裔。雖譜系之事多有攀附之疑,但楊萬里確實處處以楊震的氣節(jié)學養(yǎng)要求自己。宋代時期江西文風昌盛,楊萬里所在的楊家是個典型的讀書世家。據(jù)《忠節(jié)楊氏總譜》記載,楊萬里曾祖父楊希開立志振興楊氏家族,個人出資興辦學堂。楊萬里的祖父楊元中同樣重教讀書,澤厚于后人。父親楊芾是個教書的下層文人,未曾入仕,“家極貧而事親能孝”,其道德形象被列入《宋史》“孝義”傳。楊芾博學嗜古,詩書畫都精通,經(jīng)濟困窘依然購書、藏書,成為當時遠近知名的藏書家。周必大評價說:“吉水楊公,詩句典實,可以觀學問之富;字畫清壯,可以知氣節(jié)之高。仕不于其身,必利其嗣人。今秘書監(jiān)廷秀,其子也。辭章壓縉紳,忠鯁重朝廷!笨梢姉钊f里所受家庭教育的影響。
  青少年時期的楊萬里四處拜師求學,先后求教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紹興二十年(1150)春,二十三歲的楊萬里首次赴臨安參加禮部試,落第而歸。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及第,可謂年少得志,意氣風發(fā)。紹興二十六年(1156),授贛州司戶參軍,正式踏入仕途。紹興二十九年(1159)十月,楊萬里調(diào)任永州零陵縣丞。期間主戰(zhàn)派領袖張浚謫居永州,楊萬里三次前往求見而不得。后楊萬里的誠意打動張浚,得以登門入室,被勉以“正心誠意”之學。這次拜見對楊萬里影響很大,他以“誠齋”命名其書室,并請愛國名將胡銓作《誠齋記》,“一日而并得二師”。

  《柳宗元小品/唐宋小品叢書》: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西南)人,世稱柳河東。唐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學家。貞元九年(793),進士及第。貞元十四年(798),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順宗時擢為禮部員外郎,參與王叔文政治革新運動,史稱“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元和十年(815)奉詔回京,旋出為柳州(今屬廣西)刺史,卒于任上,故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袖,并稱“韓柳”,同列“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出身顯宦世家,良好的家風祖訓對他的影響很大。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韓愈曾贊其“少精敏,無不通達”“雖少年,已自成人”。他甚至13歲時就代一個叫崔中丞的人寫賀而且再也沒能夠回到他所期望的權(quán)力中心。
  政治上的失敗是柳宗元個人世界的一個重大轉(zhuǎn)折。這之前,他一直懷抱理想,專心政治,致力于“勵材能,興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滅之聲”。當然,也疏于文字,如其所謂“仆之為文久矣,然心少之,不務也”。但在遠離權(quán)力中心的永州,他便有時間,也有精力投入到思想文化領域。仕途失意形成的獨特時空反使他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留傳下來的700多篇作品,絕大多數(shù)是在貶謫之后所寫。
  柳宗元詩文兼擅。詩歌現(xiàn)存163首,各體兼?zhèn)。然文章的成就更高。他與韓愈共同倡導了唐代的古文運動,高舉“復古”大旗,提倡學古文、習古道,一改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排偶的駢文之風。

  《白居易小品/唐宋小品叢書》:
  白居易今存散文860余篇,詩歌2800余首。無論是作品數(shù)量,還是體裁種類的多樣化,都很突出。白居易文集中,詩、賦、策、論、箴、判、贊、頌、碑、銘、書、序、文、檄、表、記等各種文學體式皆有收錄。
  白居易在各種文體中都能大展身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作為文人官僚,擁有大量執(zhí)筆公案文牘的機會。尤其為世人所忽略者,白居易是新體古文的宣導者和創(chuàng)作者,在中唐文體革新運動中具有重要地位。白居易的文章,喜用對句和四字句,注重音律的和協(xié),用詞色彩豐富而具視覺美感。
  唐宋時期,可以稱為古代小品文的成熟期。柳宗元的永州八記、元結(jié)的道州諸記,可稱為山水小品的典范;著名詩人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也寫有一些清麗俊逸的小品文;兩宋之際,出現(xiàn)了大量的筆記小品,如蘇軾的《東坡志林》、歐陽修的《歸田錄》、洪邁的《容齋隨筆》、陸游的《老學庵筆記》等,這些筆記小品質(zhì)樸自然,生動有趣,在唐宋文學中大放異彩,是唐詩宋詞之外一種重要的文學體式。
  唐宋時期作為古代散文發(fā)展的鼎盛期和成熟期,唐宋散文既有嚴肅正統(tǒng)的古文,又有閑雅清淡的小品,互動競榮。以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為杰出代表的古文“八大家”,把古文藝術推向新的高峰。唐宋散文的發(fā)展又是多元的,長期以來,“唐宋八大家”盛名“遮蔽”了其他散文家,有些讀者甚至不知道白居易、黃庭堅、楊萬里的散文存在。
  《唐宋小品叢書》選擇唐宋八位文學名家,他們或以古文名于世,如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或以詩詞名于世,如白居易、黃庭堅、陸游、楊萬里,他們也寫有許多意趣雋永的小品。白居易作為著名詩人,其有一類為閑適詩,小品亦多閑適,潔凈中含遠致,聲調(diào)流美和諧,簡潔雋永。韓愈為“唐宋八大家”之首,革新文體、文風和語言,其小品情真語摯,情韻兼勝。柳宗元寓言和山水游記獨具藝術創(chuàng)造性,影響深遠。歐陽修小品情感深摯,意趣清雅,平易自然,流暢婉轉(zhuǎn),簡括有法,紆徐有致。蘇軾為晚明小品不祧之祖,小品表現(xiàn)閑暇樂趣、生活情致,信筆寫來,如行云流水,本色自然,瀟灑自然,趣味橫生,極有風神氣韻。黃庭堅隨緣任運、適性逍遙,小品不循文體常規(guī),多寫日常起居、談藝論文、游山玩水、參禪悟道等,隨感而發(fā),涉筆成趣,脫略格套,平淡簡遠。陸游是杰出的愛國詩人,也是優(yōu)秀散文家,小品表現(xiàn)個人閑情逸致,輕描淡寫中見出深意,構(gòu)思奇巧,輕松詼諧,精純、清美。楊萬里平凡生活中尋找樂趣,風趣幽默,小品不拘一格,新奇、活潑,化俗為雅,流轉(zhuǎn)圓美。





上一本:禮俗之美 下一本:明詩一百首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唐宋小品叢書的作者是白居易,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