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小書,因此可以說是“一個植物愛好者的獨自私語”,本來是喃喃地絮絮地說,后來講得太大聲,以至于別人只好聽見了。基本上,這些短文除了用來療治我自己的綠色癥候群,具有抒發(fā)功能之外,還有一點點我自以為是的“社教”功能:想讓更多城市人從近取譬,認(rèn)識更多周遭的植物,因而取材泰半以生活中及臺北近郊的花木為主…… ——蔡珠兒《序》 一名女子行走林間和花園的美麗心情,以及樹味花香的深刻觸發(fā)與想象,配佐名家柯鴻圖的精致圖繪,興觀群怨,與花草同生,美輪美奐,讓人不忍釋手。 櫻花是嘴,茶花是臉,杜鵑是手,她們組成了春天美麗的體態(tài),可是也預(yù)兆了春天的脆弱與變幻。陽光zui充沛的夏季,黃色的花樹也zui多.它們吸飽了灼亮的光澤,吐放出濃烈的燦爛,而且行徑一如陽光的囊暫。濾去了熱與塵,減卻了騷動掙扎,這些秋花展露出一種相對的平靜,可是由于細碎,又含帶了輕淺的憂思和局促。用了整個冬天養(yǎng)馴的憂傷,被木棉的血染成朱琉色,在陽光下攤成一張透明的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