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在震動,心在流血,詩人來到了天塌地陷的地方。他含淚記下了那令人心 悸又心痛的一切。在流血義流淚的人地,他遇見了他的,也是我的朋友,雨田、瀟 瀟,還有祁人,還有更多的相識的不相識的朋友。無數(shù)的生者和死者,他們都是我 的親人,我們的淚水流在一起。這足大悲和人愛鑄就的詩篇,這是世卜zui動人的詩篇。 謝冕 著名評論家,北京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圣潔的情感、美好的人性、人悲憫的胸懷與詩人獨特的觀察方式及思維方式相 結(jié)合,使這支在地震廢墟上唱出的歌,不只是大災(zāi)難后悲情的傾吐,更以其豐厚的 審美內(nèi)涵,為人地震中的逝者樹立了一塊詩的紀念碑。 吳思敬 著名評論家,首都師范大學文學 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王明韻的詩從個人角度感知人歷史事變,從無法掌握的生死中窺見生存的困境, 從而產(chǎn)生出復(fù)雜而豐富的震撼效果。詩人擅長處理細節(jié),將宏大場面展現(xiàn)在家庭私 密空間,它與過上社會學意義上的“宏大敘事”不同,『司時也不是我們熟悉的歷史 史詩,這種藝術(shù)表現(xiàn)的新穎性是無可胃疑的。 程光煒 著名評論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作為一位有二十多年創(chuàng)作經(jīng)歷的實力派詩人,王明韻在民族危難時刻,以抱病 之軀,懷一顆摯愛之心奔赴災(zāi)區(qū),以親身參與和生命踐行,譜寫了一首首回腸蕩氣、 凈化靈魂的詩篇,而這場充滿激情與艱險的寫作本身也是一首感人的詩。 張清華 著名評論家,北京師范人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在廢墟上歌唱,足一個詩人的詩歌選擇。他在履行作為一個公民的社會使命的同 時,IE著意于完成屬于他的審美使命。從上明韻略顯沙啞和粗糙的嗓音里,我感受到 了那穿行于一聲聲嘆息和哀嘆中的悲憫情懷,聽到了人類面對苦難的生命意志和對于 幸福、安寧的渴望。 汪劍釗 著名評論家,北京外國語學院教 授,中國社科院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