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惺(1574—1625年),字伯敬,號退谷,祖籍江西吉安府永豐縣(今江西永豐縣),其高祖鐘協(xié)祚始徙居湖廣競陵縣皂市(今湖北天門市皂市鎮(zhèn))。鐘惺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成進士,曾為行人、工部主事、南禮部儀制司主事、祠祭司郎中等閑散之官,后為福建提學僉事,丁憂遭人言,家居而卒。他與同邑譚元春(1586—1637年)是“竟陵派”的領袖。二人評選的《古唐詩歸》風行海內,“紙貴一時”(朱彝尊語)、“家置一編”(錢謙益語),“擬鐘伯敬體”的詩也在當時士人中流行。于是,鐘惺的詩文及其編選評說之書有如一股不可遏止的洪流席卷中國,甚至旁及海外,各地書賈乘機大刻偽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