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源于語言及詩人自身的高貴,它可以承擔詩人賦予它的社會責任,但這不是它的使命。正如阿卓務林的詩篇,它們很難將小涼山帶到世俗幸福的彼岸,甚至很難給作者的親人提供zui貼心的精神支持,但它們可以讓小涼山從無數(shù)的山峰中獨立出來,并盡可能地接近蔚藍的天空。詩歌的偉大之光,因此而與陽光、白云和天上的神靈交織在一起,成為大地和人類頭頂上的一盞佛燈。 阿卓務林的寫作場域,一直圍繞著小涼山來展開,山巒、白雪、村莊、河流、族譜、鬼神、植物……他筆下的太陽是小涼山的太陽,他筆下的江河是小涼山的江河,人物、命運,生與死、來與去,都是小涼山的。小涼山是詩歌中的一個王國,這個王國有著自己的秩序、密碼、審美和命數(shù),它有別于遠方的帝國,有別于語言深處的帝國廢墟,它可以被其他人所夢見、看見和抵達,但你總是被一堵墻所隔離,進入不了它的內(nèi)心。因為它屬于詩人阿卓務林個人,它是詩人的血緣、骨肉和靈魂。它是詩人血管中喧響的祖先的詠嘆和詩人自己真誠的獨白。阿卓務林存在于其間,用彝語、漢語、啞語、盲文,無論用什么語言,都可以呈現(xiàn)它,但你不能。在那人神共處的地方,彝語是天條,是山規(guī),是母語,阿卓務林因它而成為詩人。他之所以用漢語說出,是為了讓你聽見,讓你知道人世間還存在一個不為你知的神秘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