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稿著眼于地域文化和家族文化的互動及影響,對清及近代長三角地區(qū)的女性文學進行分析,探尋這一地區(qū)文化發(fā)展的人文軌跡,以期讓積淀深厚的江南傳統(tǒng)走向現代,為當下長三角都市群的社會經濟建設提供文化參考。本稿188頁,計25萬字,內容豐富,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對上海學的愛好者和研究者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和學習價值。 生活在江南文化家族中的閨秀詩人,被粉墻黛瓦、小橋流水,如詩如畫的江南美景陶冶出對自然的由衷熱愛和濃郁的詩情,而江南地區(qū)豐富的物質基礎、昌熾的文化氛圍和家族對教育的重視,則為她們文藝之花的生長提供了溫潤的土壤。于是,多才多藝的女詩人每逢佳日,或聚于幽蘭雅室,敲棋撫琴,談詩論畫;或徘徊于小園香徑,于參差臺榭、曲折欄桿之間,戲觀游魚、笑逐蛺蝶,搦管揮毫,將葡萄之樹、芍藥之花,題詠幾遍;或值風熏日暖,乘繡幕畫船,游賞蓮田;或與父兄、夫子登山臨水,探幽訪勝,“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飽覽秀媚的湖光山色……如此閑適風雅的生活,著實令疲于奔波的吾輩心向往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