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6月30日,遵照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關于把戰(zhàn)爭引向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指示,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主力南渡黃河,向大別山進軍,揭開了全國性大進攻的序幕。 指揮劉鄧大軍挺進并轉戰(zhàn)大別山,是毛澤東軍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筆。同時,劉鄧大軍在大別山斗爭中也經受了嚴峻考驗,付出了重大代價。僅以人員數(shù)量來說,躍進大別山前全軍共12.4萬余人,轉出大別山時,只剩下5.86萬人,損失達一半之多。因此,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更是一首悲壯的史詩。 劉鄧大軍在大別山是無后方作戰(zhàn),他們當時所遭受的艱難困苦,決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在此,我們采訪了三百多位參加過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原劉鄧大軍指戰(zhàn)員,他們有當時的縱隊領導人,如六縱政委杜義德,也有旅、團級指揮員,如六縱十七旅旅長李德生、十八旅旅長肖永銀、政委劉昌、十六旅四十六團團長唐明春等,但更多的是當年的基層指戰(zhàn)員。在采訪時,老人們都說:紅軍、八路軍是苦出來的,可到了大別山,那日子比長征、抗美援朝還要苦…… 進入大別山后,劉鄧大軍所面臨的,不僅是殘酷的現(xiàn)實和嚴峻的敵情,更面臨著十幾萬人馬的糧食供應問題。冬天即將來臨,1947年的那個冬天,似乎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寒冷…… 兩位軍旅作家,歷時多年,采訪三百多位參加過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原劉鄧大軍指戰(zhàn)員,真實再現(xiàn)改變中國命運的戰(zhàn)略轉折歷史。 兩位青年作家在當年那段歷史上,深入開掘,心靈探索,暢言人之窘言與難言。他們從平凡五谷中提煉美酒,他們展現(xiàn)的許多情景都表明,中國革命者曾有過的偉大,從另一角度證明我們人類的偉大。 巍巍大別山,崢嶸歲月稠。寂靜的山嶺之所以震撼蒼穹,因為山中有過我們的劉鄧大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