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傳統(tǒng)在表面上出現了裂縫,然而它原是一只生生不息的鳳凰,必將經過涅槃而煥發(fā)出更為燦爛的新生命。本書總結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并從中歸納其基本特征和核心價值,從而揭示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對現代中國社會的深刻影響,以及進一步發(fā)揚光大其影響的廣闊前景和學理根據!”緯鵀槟暇┐髮W文學院莫礪鋒教授領銜的學術團隊所承擔的2006年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成果,共約30萬字。除莫礪鋒教授外,張伯偉、徐興無、程章燦、鞏本棟、趙益、苗懷明、許結、曹虹、金程宇、俞為民、王小盾等參與了本書的撰寫。全書共分七章,一篇緒論和一篇后記。緒論對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地理和民族背景,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人本精神、多重功能、演變進程和審美趣尚等做了綜合闡述,一到七章分別重點論述了中國古代文學藝術與社會文明的形成,古代文學藝術與中華民族的融合形成,中國古代文學藝術與東亞文明交流,傳統(tǒng)文學藝術與現代海外華人社會,中西文學藝術的相互影響,中國古代文體的古今演變與現代意義,以及昆曲的現代性發(fā)展之可能性研究等。全書對古代文學藝術的現代傳承與發(fā)展做了精到的分析,所得出的結論十分富有啟迪。 近代以來, 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傳統(tǒng)在表面上出現了裂縫, 然而它原是一只生生不息的鳳凰, 必將經過涅槃而煥發(fā)出更為燦爛的新生命。本書總結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并從中歸納其基本特征和核心價值, 從而揭示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對現代中國社會的深刻影響, 以及進一步發(fā)揚光大其影響的廣闊前景和學理根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