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無前例,在我們的時代里,眾多因素正以一股合力鈍化著心智的鑒賞力,使心靈不能發(fā)揮任何主動性,乃至退化到一種蠻荒的愚鈍狀態(tài)。”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威廉·華茲華斯在《抒情歌謠集》序言中表達了他的焦慮,并始終致力于提高人們心靈的靈敏度。他認為,“一位偉大的詩人應該在一定程度上矯正人們的感覺,帶來新的感覺體驗,使人們的感覺更加健全、純潔、完善。” 本書即探索傾聽這一感知方式。在許多詩作中,華茲華斯邀請我們停下來、靜靜聆聽,或者,請悄悄走過。這是詩人對路人/讀者提出的請求,考驗著我們的感悟力。在18世紀“視覺專制”的背景下,人們將表面誤認為本質(zhì),詩人則通過傾聽感知到超逸于形象的崇高內(nèi)涵。當他從唯理性思潮引發(fā)的危機中復元,他逐漸學會聆聽那“沉靜而永在的人性悲曲”,體現(xiàn)了英國浪漫主義傳統(tǒng)中的同情思想。“無聲中的傾聽”則呈現(xiàn)出詩人在經(jīng)驗世界與精神世界之間的艱難探尋!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維多利亞時期成為“聽診的時代”。“聽診”從醫(yī)學發(fā)明演化為對時代的診斷。20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哲學家關注傾聽這一感知范式,在“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世界里,堅定地恪守著“我們始終相信我們所聽到的”! 書后附有華茲華斯長詩《安家格拉斯米爾》的全詩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