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水的納蕤思:中國現(xiàn)代派詩歌的藝術母題》選擇一系列母題意象作為研究現(xiàn)代派詩歌的微觀化視角,通過對現(xiàn)代派詩歌派的文本細讀,深入探討現(xiàn)代派詩人的主體心靈世界和審美化的藝術形式。作者試圖從理論建樹和文本分析層面建立現(xiàn)代派詩歌研究的意象——母題詩學,表現(xiàn)出一種理論和方法論的原創(chuàng)性思維,而且對文學性和詩性分析頗有心得,字里行間表現(xiàn)出一種對文學文本的悟性。
作者簡介 吳曉東,黑龍江省勃利縣人。1984年至1994年于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獲博士學位,F(xiàn)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現(xiàn)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2001年入選北京新世紀社會科學“百人工程”,2007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 代表著作:《陽光與苦難》《象征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合著)、《記憶的神話》《20世紀外國文學專題》《鏡花水月的世界》《從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紀的小說與小說家》《漫讀經典》《文學的詩性之燈》《廢名·橋》《二十世紀的詩心》《文學性的命運》等。
目錄: “文學史研究叢書”總序 陳平原 導論 心靈與藝術的雙重母題 納蕤思的神話:詩的自傳 臨水的沉思者 母題:一種觀察形式 一 遼遠的國土 遠景的形象 在異鄉(xiāng) “失樂園” 二 扇 中介的意義 “只有青團扇子知” 扇上的“煙云” 齊諧志怪的境界 三 樓 “泛濫”的“古意” 記憶的法則 規(guī)定的情境 “樓乃如船” 四 居室與窗 室內生活 落寞的古宅 臨窗的悵望者 五 姿態(tài):獨語與問詢 心靈的形式 自我指涉的語境 個體生命的境遇 “寫不完的問號” 六 鄉(xiāng)土與都市 荒廢的園子 古城 老人 陌生的都市 兩種時間 七 有意味的形式 夢 幻象的邏輯 表象的世界 擬喻性的語言 八 鏡 “付一枝鏡花,收一輪水月” “我”與“你” 主體的真理 結語:關于生命的藝術 附錄一 尺八的故事 附錄二 西部邊疆史地想象中的“異托邦”世界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