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冷靜地在生活中進行這種對照, 恰恰就是因為,我們目前的現(xiàn)狀就是冷漠和遺忘。 ——馬塞爾·普魯斯特 ……………… ※編輯推薦※ 不平靜的年代,粗糲曠漠的北大荒,沉雪之河靜靜流淌 兩個正值最好年華的少女,一生只能有一次的邂逅 靈魂相互烙印的知己,不能被遺忘的時光 第十九屆臺灣聯(lián)合報文學獎長篇小說評審獎。 王小波《黃金時代》之后首部獲獎大陸作品。 得獎完全版本,時隔廿年,作者精心修訂,經(jīng)典再現(xiàn)。 朱西寧、吳潛誠、張大春、陳映真、施淑、謝冕、李敬澤、雷頤、李銀河等名家盛贊。 ……………… ※名人推薦※ 在北大荒那樣艱難的生活環(huán)境與時代中,《沉雪》用非常低調(diào)的口吻敘述了所有的苦難,很有黑色幽默的效果。 ——吳潛誠(臺灣學者,第十九屆聯(lián)合報文學獎評委) 主人翁有一個很一貫的主題是她一直離群體很遠,甚至也脫離了異性戀霸權(quán)文化這個東西,但這個部分她也在搖擺,因為她并不就是一個同性戀者,而有點像我們說的那種囚禁之后的同性戀者。因此,在性別這個部分也許不是主軸,但它是支持“非集體性”的元素之一。 ——張大春(臺灣作家,第十九屆聯(lián)合報文學獎評委) 《沉雪》描寫北大荒那種臺灣寫不出來的波瀾壯闊、粗礪、曠漠、原始的場面,讀之神魄為之震動,在我的看法,那種背景簡直就是另一個活的角色。 他們曾經(jīng)有過一個火紅的年代,有過堅定崇高的信仰,而現(xiàn)在代之而起的是對生活、歷史和理想的冷漠。 ——陳映真(臺灣作家,第十九屆聯(lián)合報文學獎評委) 最難得的是整篇作品沒有歌頌,沒有詛咒,沒有抗議,沒有傷痕,寫得樸素安靜。 ——朱西寧(臺灣作家,第十九屆聯(lián)合報文學獎評委) 這部小說之所以引發(fā)大陸批評家的注目,并不在它所含帶的歷史坐標的意義,而是它的敘述方式和敘述意識。幾乎所有評論者都著重指出,這是一部站在民間立場的、“個人化敘述”的小說,性質(zhì)有別于一般知青作品之以集體意識或國家話語為表現(xiàn)的“宏大敘述”。 ——施淑(臺灣淡江大學教授)《憂郁的寓言者——論〈沉雪〉的認同困境》 《沉雪》是有激情的,這份激情是一種疼痛感,用一個真實的、很具體的畫面讓我們感受那個年代的痛苦。作者將疼痛感交給我們了,但這不是外在的、渲染的、煽情的,而是無聲無息的。那沉重的雪花落下來的感覺,是寒冷的。落下,用一種非常平靜的敘述,敘述著不平靜的年代里的外在和內(nèi)心的不平常的經(jīng)歷。從兩位作者身上看到,她們沒有失去記憶,這就是讓我感動之處。 ——謝冕(北京大學教授) 看了《沉雪》想到《日瓦戈醫(yī)生》,這兩部作品都寫到了一種宏大的人類生活中的弱者。什么算弱者?就像日瓦戈醫(yī)生那樣的,在巨大的人類活動、巨大的歷史進程中,一些飄蓬斷梗、風中蘆葦!冻裂穼懙囊彩沁@一類弱者,它是一部弱者的詩篇。寫知青也好,寫現(xiàn)在也好,重要的是一個作家能夠從他的個人經(jīng)驗和體驗中,達到對于人類根本境遇的洞察!冻裂诽峁┝艘粋非常富于詩意的,又非常深刻的一種洞察和關(guān)照。 ——李敬澤(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我認為,用自己個人的記憶、個人的敘述對應國家的話語,這點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文學的意義,這部小說還有著價值不菲的歷史學意義,許多不被“歷史”記述的被記述下來,“歷史”無法表現(xiàn)的被表現(xiàn)出來,完全可以當做“信史”來讀。從這個角度,我很感謝兩位作者,做了我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情。 ——雷頤(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我看到她們相互拉手溫暖、憐香惜玉,分別時痛苦得死去活來,非常真實,并且有社會學意義。 ——李銀河(社會學家) 處在無理性的年代,整整一代人,大規(guī)模地被改造,大家盲目地在霧中行走,可怕的無意義,可怕的損耗,其中,該有很多東西,是值得揭示和思味的。 ——李晶 ……………… ※內(nèi)容簡介※ “文革”期間,來自天津的女知青孫小嬰插隊北大荒,柔弱的身體、敏感的心靈,不斷遭受惡劣環(huán)境的磨礪、傷害。另一位女知青舒迪,高大健碩、積極樂觀,充滿生命活力,她們的情誼照亮了孫小嬰黯淡的青春歲月。然而,個人命運被歷史洪流裹挾,少女之間純凈如雪的感情,能否經(jīng)受自然與社會的雙重考驗? 作者簡介 李晶、李盈,孿生姐妹,生于天津。初中時代 (1969年) 曾共赴黑龍江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墾荒,數(shù)年后回城。 李晶,1982年畢業(yè)于天津師范大學中文系,曾做文學評論和小說編輯。著有中篇小說選集 《北山無知青》,小說散文自選集 《自在飛花》,教育筆記 《發(fā)現(xiàn)孩子》等, 譯 著 《 為自由辨明》(與黃芝美合譯) ,長篇小說 《水火女人》,長篇紀實文學 《搭起太陽村》等。 李盈, 1983年畢業(yè)于天津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數(shù)學系,北京市中學高級教師。著有 《贏戰(zhàn)數(shù)學》《數(shù)學活學活用》 《中學數(shù)學三點一測》《數(shù)學應知應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