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是弘一大師的師父,民國四大高僧之一,凈土宗的十五代祖師。善導大師是唐高宗親封的“光明和尚”,龍門大佛的設計者與監(jiān)造者,凈土宗的開宗祖師。兩位凈土宗大師跨越千年的對話,如山泉沖洗世間煩憂困苦,清風明月充溢于胸。 《更優(yōu)秀作品請進入新星出版社旗艦店》點擊進入 本書是根據(jù)凈宗法師于2008年三月底于丹霞山錦石巖寺所講記錄而成。作者從近代著名高僧印光大師文鈔中汲取精華語句共七十八條,一一冠以標題,稍加組織,集為《安心篇》與《實修篇》。作者對文句、名相等加以解釋,并舉出一些事例及譬喻用以說明。本書文辭簡潔雋永,靈悟動人,讀之唇齒留香。對于普通讀者來說,于生活用心、待人接物等,皆有無窮裨益。 作者簡介: 釋凈宗一九六六年生于安徽宣城。一九八六年畢業(yè)于中國民航學院。一九九零年皈依三寶。鑒真學院名譽院長、鑒真文化研究所所長、特聘教授兼研究生導師。法師整理編撰的《善導大師全集》《凈土三經(jīng)》等凈土宗文獻叢刊已在岳麓書社正式出版。短文集《心籟》《愛的道路》及學術專著《善導大師的凈土思想》三書由東方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反響良好。 目錄: 序/1 壹、安心篇 一、特別法門 。.通途法門與特別法門/4 2.揀去自力,注重佛加/10 。.以果地覺,為因地心/13 。.依普通法門論凈土法門,自誤誤人/45 二、仗佛慈力 。.仗佛慈力,如坐火輪船/52 。.專仗佛力,不論斷證/67 。.帶業(yè)往生,消業(yè)往生/68 序/1 壹、安心篇 一、特別法門1.通途法門與特別法門/42.揀去自力,注重佛加/103.以果地覺,為因地心/134.依普通法門論凈土法門,自誤誤人/45 二、仗佛慈力5.仗佛慈力,如坐火輪船/526.專仗佛力,不論斷證/677.帶業(yè)往生,消業(yè)往生/688.離此一法,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719.“自”有何種力/7310.自力何可與佛力并論/7911.侈談自力,藐視佛力/80 三、念佛勝易12.我今念佛,必得往生/8313.逆惡歸心也來迎/9014.慈悲誓愿,正為未斷惑者/9215.潛通佛智,暗合道妙/9416.即凡心而佛心/9917.一句佛號念得熟,成佛有余/10418.信愿念佛足矣/10519.往生只在有信愿與無信愿/10620.萬修萬人去/10821.如人射地,發(fā)無不中/11022.特別法門如照山水/11123.蟻子高山,風帆順水/11224.一稱超十地/11425.入佛境界,同佛受用/11526.成佛度生若操左券/11727.歸宗結頂之法/122 四、普勸眾機28.一切種性皆須修習/13429.末世學佛宜注重知因果與修凈土/13530.五逆十聲尚得往生,何可自暴自棄/13731.志大言大,不肯仗佛慈力/15532.真念佛人/15733.聰明智慧拋之于東洋大海外/15834.不尚信愿仍屬自力法門/162 五、信愿專修35.問他人效驗便是偷心/16636.凈土法門唯信為本/16937.若信得及,一切人皆得往生/17038.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門/17039.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17240.太子墮地,貴壓群臣/17641.求生西方,比求來生做人尚容易/17742.求來生福報,即是破戒違法/17943.欲利他,先須往生成佛/17944.專雜二修得失/18045.隨忙隨閑不離彌陀名號/18446.勸人念佛往生即是成就凡夫作佛/18547.不念彌陀更念誰/18548.故鄉(xiāng)風月有誰爭/186 貳、實修篇 一、選擇稱名1.禪宗/1892.密宗/1923.相宗/1954.教理/1955.通家/1966.圣智/1977.實相/1998.觀想/200 二、稱名儀則9.六字/20110.專一/20311.相續(xù)/20412.守凡/20613.守愚/20714.守實/20715.守約(功課)/20816.守宜/20917.妄想/21118.耳聽/21219.掐珠/21320.記數(shù)/214 三、諸事用心21.取舍/21422.念死/21523.發(fā)心/21624.操持/21725.靜鬧/21826.境界/21927.遇病/22228.任業(yè)/22329.戒偏/22630.瑞相/22731.世福/23132.佛事/23233.結社/23634.助念/23835.孝親/23936.利他/240附錄:印光大師精要法語(安心篇)一、特別法門/241二、仗佛慈力/242三、念佛勝易/245四、普勸眾機/250五、信愿專修/252 印光大師精要法語(實修篇)一、選擇稱名/256二、稱名儀則/259三、諸事用心/262師稟善導專修之旨,闡永明揀料之微,中正似蓮池,善巧如云谷,憲章靈峰,步武資福。弘揚凈土,密護諸宗,明昌佛法,潛挽世風。折攝皆具慈悲,語默無非教化。臨終預知時至,端坐念佛西歸。維舍利繽紛,教澤乎寰宇,三百年來,一人而已。——弘一法師贊印光大師古德弘法,皆覷破時節(jié)因緣。應機調伏眾生。印光大師,文字三昧,真今日群盲之眼也。——梁啟超風景喻:國土凈則心凈比如說在廣州、深圳等大都市里,車水馬龍,空氣污染,噪音污染,光線污染,家務事、工作事,萬事揪心,要讓自己心凈,怎么能凈呢?那么,到了節(jié)假日,大家為了逃避喧鬧的城市,就會來到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大家一來到錦石巖,一看見這里的山水、地貌,城市里的那種緊張、壓力自然就釋放了,大家的心就感到清凈了。這個說明什么呢?環(huán)境能夠改變我們的心,國土清凈了,心就清凈了。所以,真為生死不要講大話,要依我們凡夫做得來的,我們所學的法門是“國土凈則心凈”。來到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自然內心就感到安詳、平和。如果在大城市里待著,有逼迫感、壓力感,一抬頭都是高樓,旁邊都是車聲、人聲,喧鬧不停,不看也得看,不聽也得聽,看到的、聽到的,六根對六塵,都讓我們染污。這樣,我們在娑婆世界是不可能清凈的,所以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喊破喉嚨也枉然”是通途教理還有人講到“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你口中念南無阿彌陀佛,心里是散亂的,沒有禪定,你喉嚨喊破了也不能往生。這句話對凈土法門來說是錯誤的,又是拿了通途法門的教理來衡量特別法門。因為通途法門就是要修戒定慧,要斷惑證真。“你雖然念佛,但是你沒有戒定慧,你心里很散亂,你沒有斷煩惱,你不是喉嚨喊破也枉然嗎?”這是通途法門的教理。所以,大家一聽到這樣的話,就擔心了、害怕了——不必!如果我們懂得凈土法門是特別法門,心里就很踏實,“對對對,你講的是不錯!不過你講的是按照通途法門戒定慧修行的,我現(xiàn)在是真信切愿持佛名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兩不相干!” 乘纜車上山喻:念佛沒感覺比如我們上丹霞山,通途法門就好比一步一步地上臺階,感覺很實在,上一步臺階就感覺“我進步一點了”,再上一步又進步一點了,每一步都有感覺。如果坐電纜車,沒感覺,“嗚——”就到山頂上去了,沒感覺就上來了。很多人不老實念,為什么?“我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哎呀,我念了好長時間,沒感覺?”又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還是沒感覺!”沒感覺就對了!念佛不是找感覺,找感覺就錯了。為什么錯了?你又把感覺放在前面來代替六字名號了——不是這樣的!初機學佛都這樣,教他老實念佛,念不下來,今天學了一個咒,好像“我上了一個臺階”;明天又學一個咒,“哎呀,又進了一步”;后天又學了一個什么??他都是累積,一步一步地慢慢來。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沒感覺。上了電纜車,“嗚——”一下到山頂了,“莫訝一稱超十地”,有什么感覺?沒有感覺,沒有次第,不是一步一步地來的。像坐飛機一樣,坐在飛機上不動,空中小姐通知了:“各位乘客請注意,現(xiàn)在飛機要著陸了。”“啊?我還沒感覺就到了。”走路就不一樣了,感覺多得不得了。一路風景轉換不斷,五里、十里??清清楚楚。自力修行法門好比走路,一步一步來,“我修禪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我學法門,一個、兩個;我斷煩惱,斷見惑、斷思惑??”,都是很明了的,有次第的,一級一級的。但凈土法門不是這樣。我們學凈土法門,要按照祖師的教導,懂得我們這個特別法門跟通途法門不一樣。 凈土法門其大無外“凈土法門,其大無外”,凈土法門很廣大,沒有任何人遺漏在外。有兩種大,一是智慧大,二是慈悲大。向上智慧大,文殊、普賢這樣的大菩薩都要求生極樂,都不能出于其外。向下慈悲大,《觀經(jīng)》五逆十惡眾生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還有誰不能修呢?《莊嚴經(jīng)》更說“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所以說其大無外。其他法門,要么下機不能修,要么上機不需修,都有在外,都不能叫作大。 全事即理,全修即性“全事即理,全修即性”,“事”就是事相,有為、造作、生滅的,就是事;“理”就是理體,理體不生不滅。“全事即理”是什么意思呢?凈土法門的修持,好像看上去是有為、生滅的事相,但是當下契入不生不滅的理體,這叫“全事即理”。如果按照通途法門,你要達到“事即是理”,那要破無明,證得真如佛性,念念契合真如理體。沒有破無明,事就是事,理就是理,分成兩片,不可能“事即是理”。比如說修布施,我們修布施,都是生滅的事。布施這件事要能夠即理的話,就要達到什么程度呢?“三輪體空”。沒有我在布施,也沒有對方受我布施,也沒有中間所施的財物,這三方面都空掉了,但你還在做布施的事業(yè)。這樣“三輪體空”所做的布施,就是“事即理”。事即理,解脫才有希望。凡夫修行,哪能修成這樣子?我們做的,事就是事,與不生不滅的理根本就分為兩片。“全修即性”,“修”就是外在有為的修相;“性”就是自性、本性、佛性。“修即性”,必須徹悟自心才有分。事與修,理與性,可以合在一起,不過分能所而已。“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談何容易?可是我們凈土法門,印光大師說就是這樣。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是事、是修,好像事相上也有生滅,但是,當下它和不生不滅的佛性理體完全相契。這個需要費一點心思來理解。因為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是阿彌陀佛的無上正等正覺,它本身是不生不滅的。我們凡夫的心雖然在有為事相上造作、修行,但是當下就契合這句名號本身不生不滅的正覺理體,所以叫“全事即理”。只要我們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我們不用懂得什么是生滅,也不用懂得什么是佛性,當下就跟佛性契合,當下就跟阿彌陀佛的無量光壽成為一體,這叫“全事即理,全修即性”。 為物身、實相身曇鸞大師用兩個名詞來說明阿彌陀佛,叫作“為物身”“實相身”。“為物身”是指為了眾生而成就的這尊佛身;“實相身”是指他本身所證悟的無量光明、無量壽命,他是真如實相的本身。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本身,它是真如實相;同時,它是我們眾生可以稱念得來的,因為它是“為物身”,我們就可以念它,“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我們才可以有事修。阿彌陀佛如果不是為我們成就這句名號,凡夫怎么跟阿彌陀佛接觸?我們跟他沒有關系。∫驗樗窃诓簧粶绲木辰绠斨,我們則完全在生滅的境界里,我們沒法跟阿彌陀佛產生心靈溝通。除非達到不生不滅了,才可以跟阿彌陀佛的心光相交集;證悟了無量光、無量壽,你才可以跟阿彌陀佛的無量光、無量壽融合。阿彌陀佛雖然本身住在無量光、無量壽的真如理體當中,住在不生不滅的境界當中,而我們在這個境界之外,但他為了慈悲我們、救度我們,就把他的無量光、無量壽、不生不滅的果覺——無上正等正覺,形成“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說:“這六個字給你念,你只要動嘴巴念就可以。”這樣,阿彌陀佛就跟我們結合起來了。所以,“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是兩面的:向著佛這一面是無量光、無量壽,是阿彌陀佛本身的覺悟,叫作“實相身”;向著眾生這一面叫“為物身”,就是六字名號可以給我們念。念了這句六字名號,抓住這一面——就像一張紙,得到正面,就有反面;得到反面,就有正面。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從凡夫這邊來看,是生滅的,“哎呀,我睡著了,沒有念;想起來,我再念”。但是,這句名號本身另一面,是阿彌陀佛的無量光、無量壽,是不生不滅,是真如理體,是佛性的完全顯發(fā),是理體的完全證悟。所以,我們念佛叫“全事即理,全修即性”。別的法門不可能啊!誦經(jīng),經(jīng)本身不具備這樣的功能,除非誦經(jīng)開悟,證得諸法實相,才能“事即理”,才能“修即性”。所以,圣道法門的修行要悟后起修,開悟之前,跟理、跟性都是分成兩片。我們這個法門多殊勝,即使我們這樣的凡夫身份,張張嘴念南無阿彌陀佛——全事即理。全事即理,大家不要覺得容易啊!一般來講,最少要達到大徹大悟的地步;達到大徹大悟的地步,還沒有做到全事即理,只是說路子明白了,登地菩薩才能事理融合在一起。而我們念佛的人“全事即理”,這個“全”也特別有意義,“全”是全部,沒有一點遺漏在外,并不是說“你達到清凈心了,你念佛好像事即理;你沒有達到禪定,你念佛事不即理”,不是這樣!有禪定、無禪定,出家人、在家人,有智慧、無智慧,你只要口稱南無阿彌陀佛、愿生西方極樂世界,哪怕是一個三歲小孩子,他也是“全事即理”,沒有遺漏在外的。跟你智慧有無、煩惱多少都沒有關系。“全修即性”道理也是一樣的。“修”又叫事修,“性”又叫理性。 行極平常“行極平常”,“行”就是行持。凈土法門修行起來很平常,平平常常,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沒有什么玄妙奇巧。學別的法門都可以有所矜持,“持戒,得定,開智慧??”。來到凈土法門,即使有戒、有定、有慧,也不靠這些往生。好比蠟燭光,在太陽光下面就看不到了。不要說凡夫,即使是阿羅漢的戒定慧,乃至菩薩的戒定慧,來到六字名號里邊,通通看不見了!稛o量壽經(jīng)》說,聲聞、菩薩的光明,遇到阿彌陀佛的光明,就沒有了,消失了。經(jīng)文說: 譬如劫水,彌滿世界,其中萬物,沉沒不現(xiàn),滉漾浩汗,唯見大水。彼佛光明,亦復如是。聲聞、菩薩,一切光明,皆悉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 劫末起大洪水,高山、丘陵全部都淹沒了,除了大水,什么都看不見了。阿彌陀佛的光明也是這樣的。“聲聞”就是阿羅漢。阿羅漢的光也好,菩薩的光也好,遇見阿彌陀佛的光怎么樣呢?“皆悉隱蔽”,都被阿彌陀佛的光蓋住了,沒有了,看不到了。圣人要入凈土法門,也不靠他的戒定慧。不靠他的戒定慧,不是說讓他去破戒、讓他去散亂、讓他沒有智慧,不是這個意思。他有戒定慧,就以他戒定慧的身份來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是靠他的戒定慧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是靠阿彌陀佛的愿力、靠阿彌陀佛的名號去往生。所以叫作“揀去自力”,不是靠自己戒定慧的力量。就好像坐船過海一樣,你是世界級的游泳冠軍,你要坐船,“揀去自力”,不用你下海游,你游泳這個力量派不上用場,因為船的力量更大。并不是說世界冠軍就成了一個不會游泳的旱鴨子了,不是的。你還是會游泳,不過你坐在船上,不靠自己游泳過海。像善導大師,他有念佛三昧,有戒定慧,可是他往生極樂世界也不是靠這些,他還是靠南無阿彌陀佛。龍樹菩薩、普賢菩薩,都是靠阿彌陀佛愿力去往生的。我們凡夫更不用說,我們戒定慧什么都沒有,但是我們同樣可以靠阿彌陀佛愿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個法門特別、殊勝。“行極平常”,如果看行持,非常簡單,平平常常,從早到晚,從晚到早,就是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沒有什么玄妙的,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你就是念一句佛嘛!”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