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在手,可以看到詩人的成長心跡與閱歷的豐富。 本書簡介: 本書收入著名詩人、作家葉延濱所作精短散文隨筆100篇,這些文章有對既往生活、人物的回憶,也有行走各地的游記,有的側(cè)重抒情,有的側(cè)重說理,更多的是夾敘夾議,滲透著作者對生活、人物和祖國山川很深的情意,充滿著人生思考和積極樂觀的情調(diào),哲思與詩意是它們的最大特色,格調(diào)高雅,深受青少年讀者歡迎,有的被用作高考試題。適合閱讀與珍藏。 作者簡介: 葉延濱,當(dāng)代作家。現(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詩歌委員會主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78年考入北京廣播學(xué)院新聞系文編專業(yè),80年在校期間發(fā)表詩作《干媽》獲中國作家協(xié)會(1979-1980)詩歌獎,,讀大學(xué)期間被吸收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1982年畢業(yè)后在《星星詩刊》任編輯,副主編、主編共十二年。1993年評為正編審首批獲國務(wù)院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由國家人事部調(diào)入北京廣播學(xué)院任文學(xué)藝術(shù)系主任。1995年調(diào)到中國作家協(xié)會《詩刊》雜志社任副主編、常務(wù)副主編、主編。,在北京工作期間曾先后擔(dān)任國家級文藝獎項評委有:中國廣播文藝政府獎評委、中國電視文藝星光獎評委、魯迅文學(xué)獎(1-4屆詩歌,5屆散文)評委會副主任等職。2011年評為正高二級專家,2012年擔(dān)任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詩歌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被選為中國詩歌學(xué)會副會長。迄今已出版?zhèn)人文學(xué)專著47部。部分作品被譯為英、法、俄、意、德、日、韓、羅馬尼亞、波蘭、馬其頓文字。 目錄: 第一輯昨日梨花今宵月 秋天的傷感/3 馮樹生父子/6 老實人/8 水萍/10 狗娃/13 守科大叔/16 頭枕一捆麥草/19 畫風(fēng)/22 描云/25 聽雨/28 干凈/31 行者的云水/33 海韻/36第一輯昨日梨花今宵月 秋天的傷感/3馮樹生父子/6老實人/8水萍/10狗娃/13守科大叔/16頭枕一捆麥草/19畫風(fēng)/22描云/25聽雨/28干凈/31行者的云水/33海韻/36望月獨行/39草色/42夢醒聽風(fēng)/45羅詩兄/48夜聲/51記車牌號的母親/54說玉/57追憶/60釘在紙板上的蝴蝶/63另種憶舊/65街坊、同事和故事/69螞蟻爬過暴雨前的樹叢/73一百元的傳記/76故事在水波的底下/79一根干癟的胡蘿卜/83童年最重要的十件事/86開始/90趕太陽升起前/94成為風(fēng)景的豬蹄/97大雁高飛/100心里美/103山上的水/106前世是鳥/109第二輯思緒刻出了年輪 唐僧的緊箍秘咒/115“觀音閣”與“羅漢堂”/118試論豬八戒/120畫蝌蚪者惑/123心曲/125名師與高徒/128破冰時節(jié)說春/131荒野無燈/134魚缸內(nèi)外/136能大則美/138一滴水/140關(guān)于機(jī)會的實話實說/142鐵哥們/144經(jīng)典/147九不可為/149讀書的理由/152大炕時代/155研究一個討厭的人/158熱情難以消化/161解讀娛樂版新聞的要旨/164三得意/167兩篇日記/170吃竹筍屙背篼/173茶會涼/176手的備忘錄/179燈滅了/182一個啟蒙時代最深刻的故事/185總有一朵花正在為你開放/188春天來了,樹木飛向它們的鳥/191睜眼閉眼/194同行一程/197不同你玩了/200第三輯有人在遠(yuǎn)方等你 托缽僧墓地記行/207游黃果樹遇瀑布無水記/212漓江秋月夜/214崖畔上穿花襖的女娃/217游尼亞加拉大瀑布記/219一個小時和三個聽眾/222大屏風(fēng)之謎/225存放眼淚的瓶子/228文化臺灣日記/231讀大漠原子彈爆心/238戈壁月/241落日古樓蘭/244花車的國度/247金門守護(hù)者風(fēng)獅爺/253日月山川/256蕭邦的寂寞/259俄國朋友奧列格/262陽光的幻影/268被月色忽略的細(xì)節(jié)/271重返公元79年8月24日之旅/274從伽利略的斜塔走進(jìn)徐志摩的詩行/279懸崖上的金絲鳥籠/284格拉斯的香水和阿維尼翁的皇宮/288穿行巴勒斯坦/291茶和咖啡的對話/296美絕豐都/301奇絕武隆神仙境/306夜雨揚州千年夢/309細(xì)無聲/314氣息/318蒲居小記/321云之南/324荒野無燈不知是不是每個人都會有這么一段經(jīng)歷,在記憶中留下一段對黑暗很深的、難以忘懷的感觸,我把這種感觸叫作“荒野無燈”。小時候怕黑,怕一個人待在家里,怕窗外那些與神怪故事相連的響動。這種恐懼不是對黑暗本身,而是對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長大了,常走夜路,在鄉(xiāng)間,在大山里,一次又一次地強(qiáng)化了我對黑暗的印象。天地渾然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無星無月,有時飄灑一些無端的雨絲,黑影幢幢,或是濃云或是山影或是樹陰,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開,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攏,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這時候,我往往疾走如飛,目光朝著前方茫然地搜索,直至一盞燈像螢飛進(jìn)心田,猛然點燃溫暖全身的火—一種熱愛和感激之情。 人生之旅,總會經(jīng)常穿行于荒野無燈的境界,如火車會鉆進(jìn)漆黑的隧洞。當(dāng)列車在長長的隧洞中穿行時,雖然身處險境,但作為乘車人,我們處之泰然,泰然是因為一種信任感和依賴感。是的,我們處于這個鬧哄哄的世界,常常身處黑暗而不驚,有時來自一種盲目依賴和盲目信任。我讀高中時正值“文化大革命”,深夜值班站崗,但回頭看一眼同伴的眼睛,便相信這兩個小時不會出事。現(xiàn)在回想起來,因為無知,反而坦然。孤絕是一種人生境界,它對我們所產(chǎn)生的影響,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獨行夜路所帶給我們的刺激。有時我們身處鬧市,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兩旁是紅紅綠綠的彩燈,而我卻如處荒野,心里刮著凄冷的風(fēng)。誰都可能產(chǎn)生這種體驗,你明明被這個世界緊緊摟著,然而內(nèi)心卻感到自己是無人理睬的棄兒。不僅在鬧市里,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也會有這種孤絕感。那些熟悉的臉一下子變得陌生了,沒有一張嘴對你說真話,沒有一雙眼睛使你感到溫暖,無靠無助的感覺緊緊攫住你的心,從環(huán)境到心境,都真是“荒野無燈”。乞助和尋求憐憫是常被人采取的解脫方法,可惜這種解脫是以出賣或出讓尊嚴(yán)與自信為代價的。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難以擺脫的黑暗,它對于每個人都是一樣嚴(yán)酷。這種黑暗也許是一個大時代的國家民族的浩劫,個人只分擔(dān)了其中的一份;這種黑暗也許只是個人命運中的小插曲,諸如失戀、被誣、疾病等等,對其他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瑣事。然而每個人在通過這段黑暗時所產(chǎn)生的心境是不同的,解脫的方式也會各異。說到這里,我可以認(rèn)為人是有靈魂的,因為我們平素看不到的內(nèi)心世界,在這個時候往往會顯影,會左右我們的言行。柳宗元的《江雪》一詩,應(yīng)該是孤絕心境的最美描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在此絕滅之境,能夠不與人為伍的獨釣又是一種境界,而能在絕滅孤絕之中釣寒江之雪,乃是最高境界。以前老師講課總是說這是詩人失意心態(tài)的寫照。其實,人難免不失意,失意時不失人格,不失風(fēng)骨,不失高潔,才可獨處寒冷的江峽中,成為高天銀雪世界的唯一自持者。假如你在蓑笠翁的位置,會如何哪?我曾問自己。我說,我不如他,我不會怕冷,卻會怕這荒野沒有一盞喚我回去的燈??1991年(注:2007年高考語文試卷閱讀題將此文題目改為《燈火的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