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眾神的河流


作者:王開     整理日期:2016-05-18 22:12:28

作者通過一次次探尋,體悟出先輩們逆境求生的奮斗精神,這樣的高貴品質(zhì),小到一個個體,大到亟待振興的遼寧,都有值得借鑒之處,這就是本書的文化價值所在。 渾河與遼河比不上長江黃河,但在中國數(shù)千年文明史上,彰顯獨特的個性。遼寧因著特殊的地域環(huán)境,棲居著許多古族,他們創(chuàng)造了森林文化、河海文化乃至平原文化,是中華文化之根不可測其深。更重要的是,他們與作者之間均有著不同程度的聯(lián)系,通過一次次探尋,作者從中體悟出先輩們逆境求生的奮斗精神,這樣的高貴品質(zhì),小到一個個體,大到亟待振興的遼寧,都有值得借鑒之處,這就是本書的文化價值所在。
  作者簡介:
  王開,滿族,公務員,國家二級作家,中國作協(xié)會員,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理事,撫順市清前史研究會副會長。有散文、小說發(fā)表于《民族文學》、《文學界》、《星火》等國內(nèi)文學期刊雜志,出版滿族歷史文化散文《馬背上的江山》、《我意天下》,城市文化散文集《遼寧工業(yè)文化》、兒童文學植物專集《青青的百草園》等,《馬背上的江山》獲第七屆遼寧文學獎,文化散文集《眾神的河流》獲2013年中國作協(xié)少數(shù)民族作家重點作品扶持項目,F(xiàn)供職遼寧省新賓縣委宣傳部。  在牛河梁上 一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不知道怎樣表述女神,我更加迷惑的是,這究竟出于對女神的景仰,還是我與她之間距離太長的緣故,這種耗盡心力卻找不到思辨出口的枉然,就像一位朝陽詩人寫的詩: 離我很近,離我很遠很長的一段時間,我不想與她面對面這是遼西腹地,最普通不過的一道丘陵…… 是的,女神之所在,蒼巖淺草,土薄水瘠,便是鄉(xiāng)村野老、鷹隼蟲獸的蹤跡也難抵達。然而,女神絕世獨立幾千年,于高崗上,穹宇下,衣袂飄飄,用她綠玉的慧眼,閱讀眾生悲歡。拜會女神之前,我曾無數(shù)次想象,她及她的周遭何等樣貌。一迄接近,牛河梁的地理環(huán)境仍讓我暗驚,那是蔥蘢掩飾不住的困窘——大面積油松林根植灰白土壤中,呈現(xiàn)一種失水的堅硬姿態(tài)。更能反映干旱狀況的,是壟溝生長的玉米,春夏之交,它們那般羸弱,難以預測未來的長勢,甚至,讓人擔心農(nóng)夫的辛苦最終化為泡影。于是想起老作家謝子安關于遼西雨的描述,私下覺著,只有活在焦渴中的人,才能寫出對雨的祈望,以及雨來、雨走的過程中的細微感受。半夜的雨、黃昏的雨、夏季的雨、春雨、秋雨,每一場雨的醞釀與降臨,都融入遼西人的素樸情感。但朝陽并非一直少水,一點二億年前,這片土地湖泊密布,鳥獸自由,只因一次天崩地裂的大火,化瞬間為永恒。之后,沼澤上隆起冷卻的巖漿,形成丘陵、平原。又經(jīng)過窒息的死寂,一針纖草拱破泥土,還原生機。接著,鳥兒振翅,花朵開放,各種聲音復活。所不同的,死亡后的重生已流布著哲學意味:花非昨日花,霧非昨日霧。又不知荒蕪多久,作為世界主體的動物——人,來了。他們在今天被稱作魯努爾虎山脈的廣泛區(qū)域內(nèi),嘗試農(nóng)耕、狩獵、琢磨玉器、制造和使用陶,足跡遍及西遼河沿岸。人的群體劃分始稱“部族”,根據(jù)生存需求,逐漸形成相對的一個基層社會圈子,在一塊地上繁殖。此時,有著共同的籍貫“牛河梁人”,與我們遠隔五千年之遙。這些被我們視為蒙古利亞人種的古生民,當屬社會精英——我看到他們利用高埠臺地修建的城邑,從一些工具碎片發(fā)現(xiàn)他們從事狩獵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的秘密。應該說,他們依賴土地群居,團結在一起,像植物一般地生根,在悠長的時間中,慢慢摸熟生活。這支部族的智慧,遠在我們想象之上,他們會制作石材的削刮器、尖銳的利器,用來捕獲獵物,還認識了谷、糜,并煅燒泥土為容器,盛裝果腹的糧食。他們把住所深入地下,同時向空中拓展,享受著大地的安全和溫暖。而他們的床因為鋪著草和樹葉,就有了好聞的香氣。墻壁上恰到好處的小孔洞,使空氣自由穿梭,房間里光線流動。男人和女人的身體在這樣私密的環(huán)境下,叫作情感的東西開始萌芽,男人穿上麻的衣服使自己變得優(yōu)雅,女人戴上花冠,把自己像鳥兒一樣裝飾起來,取悅異性……仔細打量牛河梁,念及先民所做的這一切,多么令我們感動!他們,是我們的生命之源,開辟了“鄉(xiāng)土社會”的概念,打開我們思想和肉體進步的通道,以及這燦爛的世界。在牛河梁的泥土和石塊兒間,我的腳步與比青銅還高貴的足跡重合,一些人的靈魂從腳下慢慢進入我的身體,與我合二為一,我渾身顫栗,血液巖漿般奔流,流向它初來的方向。 二那天正午,灼熱,寧靜,我來到現(xiàn)代建筑的穹頂之下,放眼積石冢,心中充滿敬畏,不敢喧嘩,不敢呼吸。這是我見過的最壯觀的墓葬群,我隔著欄桿凝望遠古亡靈,心中疑惑,他們都是些什么人?第一個葬在這里的人,和后來者有著怎樣的關系?學界明明已經(jīng)判定,墓葬存在數(shù)百年的時間差,又是什么樣的一種維系,讓他們前赴后繼在此永生?我想,第一個出現(xiàn)在這里的人,一定是時人敬仰的英雄,他應該是一個王,部族的精神領袖,有著百折不撓的意志,會借助神的法力為人民祛病消災,率領部族戰(zhàn)勝各種困難,壓制邪惡。他活著的時候,深受人民崇拜,身后,人民給予他最頂級的禮遇。王的英雄主義,從人民的意愿出發(fā),為了自己所轄的團體,可以犧牲一切。這樣的明德者,為他的繼任者,抑或與他有血緣關系的人做出榜樣,一輩接一輩地追隨,陪伴他安眠。這真是忠誠的信仰,創(chuàng)造、延續(xù)著英雄時代,抵御了自然和人為的侵略,推動了社會進步,部族得以綿綿生息,逐漸形成以國為軸心的世界觀。牛河梁人心里的世界觀是個什么樣子?我覺著,就是墓葬區(qū)的祭壇,層疊三圈的同心圜丘。曾幾何時,遠古先民在此舉行隆重的儀式,而主持這莊嚴祭禮的人,是一代代的王。王懷著虔誠之心,在司禮的引領下,獻壇、登壇,雙手合十,向蒼天說出心愿,期望得到神的庇護,風調(diào)雨順,平安健康。牛河梁人世界觀的直接傳承,便是我們今天的天壇——我想起北京天壇,一部屬于中華民族的獨立宣言,解釋了天、地、人三者的關系,表達了我們對和諧的追求。如果說,北京天壇眾所周知,那么,早于它一千年的還有西安隋唐天壇。曾有人說,隋唐天壇為天下第一壇,然則到了牛河梁,目睹王的壯觀,你才知道,天下祭壇的偉大構思出自哪里。到此時刻,倘若不是礙于旁邊的參觀者,我會仆倒下去,對著靜靜的祭壇和眾多的亡靈,跪下,落淚,感念五千年不絕的恩施。光線透過巨大的金屬穹頂,照著精心砌筑的白石,有些炫目,讓人恍惚。學界說,白石的撿拾、壘砌是一項大工程,沒有金屬工具的借助,無論搬運還是挖鑿,都考驗著勞動者的智慧。不難想到,牛河梁人為了表達對逝去的王的尊敬,在烈日霜冷中奮力工作,裸露的皮膚被大自然冶煉成棕紅色,散發(fā)著生命進化的某種特質(zhì)。而大小不一的礫石層層累疊完成,王的靈魂就回歸皇天后土。王躺在那里,威嚴不減半分。他的事跡在時光中流傳,玉豬龍、勾型玉云器、玉人、玉龜、甚至玉蠶圍繞周身,彰顯著王的尊貴,也紀念著他和他的人民治理社會、創(chuàng)造文化藝術的功勛。龜,給世界難以磨滅的印象,是甲骨文,那些雕在龜背上的文字,象征著一個古老國度的文明史。但眾口嘖嘖贊嘆時,似乎很多人忽略了甲骨早期的運用意義——燒裂的骨紋,是上天的密語,它指引著蒼生的心靈向何處去。而你到了牛河梁,看見那一對握在亡靈手里的玉龜,忽然就覺得,一個聲音隱于云朵之上,如蜂鳴耳畔。我想細聽,只已如雨后彩虹,散入宇宙。 三王和他的人民與牛河梁的時光一起前進,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努力邁向理想社會。于王而言,人民是他奮斗的動力,于人民而言,王是他們精神的高峰。他們之間,不是凌駕與被凌駕的關系,而是靈與肉、血與骨的不可分離。王為他的人民操勞,使用玉龜與天地大神溝通,希望得到啟示,指引方向。王確信,一定有一種力量保佑他和人民一起戰(zhàn)勝困難和阻力。人民呢,沃野耕耘,種桑養(yǎng)蠶,雖然農(nóng)事辛苦,但汗水流淌著和樂怡然,陶醉于他們的經(jīng)濟秩序。可能,孟浩然筆下的“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田園之樂最早就發(fā)生于牛河梁。某一天,他們之中的一個聰明人想到了用玉來雕刻生活。也就是說,玉蠶出現(xiàn)了。這種小小的動物,能夠編織幻化萬千美麗的服飾原料,可誰又能想到,它居然與我們親密伴隨泱泱數(shù)千年。在此之前,我們把自己包裹在蠶的作品中,大概沒有想到,我們沾沾自喜的,不過是重復先祖的若干場景之一。大量的玉制品,和英雄的王一起埋在積石冢下,一朝重見天日,第一群有幸與之兩兩相對的人,該是何種心情?驚訝、驚嘆、震撼,恐怕這也不是全部,根本就沒有詞語精準地表達千古一悟的情感撞擊。玉,在先民那里賦予太多內(nèi)涵,我輩后生的解讀,僅限一二,詞窮到概括為“唯玉為藏”的程度?墒,玉從哪兒來的?疑惑總在腦子里飛蛾般旋舞,然后,我找到了學界給出的答案:玉料多為岫巖玉。接下來,玉料怎樣被發(fā)現(xiàn)、剝離、采掘、運輸、雕琢?完全一無所知,牛河梁人輕巧地耗干我們的智商。積存太多文明遺跡的牛河梁,傳遞了太過豐富的信息,讓我們?yōu)橹刍ǹ潄y。學家蘇秉琦說:“紅山文化的時代相當于五帝時代的前期,從紅山文化五千年古國在中國文明起源過程中先走一步,到該文化在其南下過程中與仰韶文化在冀北相遇的考古實證,都證明了五帝時代前期有關代表人物在北方地區(qū)活動的可信性。”這段話的意思再明確不過——華夏版圖上,有資格與牛河梁時空框架對應的,只有五帝時期。若再具體一點,另一位學家雷廣臻的觀點直接指向黃帝,他說,《山海經(jīng)》中的“海”,是渤海,書中的“軒轅之丘”、“軒轅國”符合牛河梁的諸事項。他說黃帝使用玉兵器,紅山出土了玉兵器文物;黃帝妻子嫘祖養(yǎng)蠶,牛河梁便出土溫潤的玉蠶;黃帝染五色衣服,牛河梁又有穿短靴的陶人塑像,說黃帝乘龍升天,牛河梁乃至整個紅山文化區(qū)就出現(xiàn)太多玉龍形象,朝陽本來也稱“龍城”;說《資治通鑒》中記載黃帝之孫顓頊的活動區(qū)在“顓頊之丘”,這個“顓頊之丘”在朝陽城東九十里,棘城,即“顓頊之丘”。棘城,便是今天的義縣。又說,在朝陽建立三燕的慕容鮮卑,自稱為黃帝、顓頊后人!稌x書·慕容廆載記》如是道:“慕容廆,字弈洛瑰,昌黎棘城鮮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號曰東胡”。這里的“棘城”,同樣指今朝陽義縣。有熊氏,指黃帝。苗裔,初意禾谷之實,后引申為子孫后代,“有熊氏苗裔”即指黃帝子孫了。支持《晉書·慕容廆載記》的古籍,還有《北史》《通志·氏族略》等等?傊,多部史書記述的物事與大凌河牛河梁等紅山文化區(qū)域的古人文、古地理吻合,把牛河梁的底片拉得無限長。若觀摩這一張張顯影,即使如我這般的凡夫俗子,也不由想彎下腰去,給大遼寧深鞠一躬。真的,考古和史學的最大魅力,就是對于未知未解的事情大膽猜測,再搜羅蛛絲馬跡推理,一旦謎底揭開,不管驗明真身還是南轅北轍,曾經(jīng)的期待、急迫,伏案苦思抑或荒郊野嶺的輾轉,都一樣意義非凡。以牛河梁等地為主的紅山文化區(qū)域,從遼西走廊延伸到塞外草原,從內(nèi)蒙古高原到燕山余脈,跨越長城南北,在這么廣闊的范圍內(nèi),聚集著社會組織,并逐漸向國家的形式過渡,其間創(chuàng)造了多少奇跡?多少史詩般的英雄人物,因著長滿綠蒼苔的時光,成為一團難解之謎?我想著,若將仰韶文化對照牛河梁一脈的紅山文化,誰能割裂開它們呢?陶器皿、玉、圖騰,乃至宗教、建筑、審美,如此的神似,如出一轍,都說明中華文明的一脈連根,只不過,我們尚缺乏有效手段,系統(tǒng)地清理出來,而厘清這些,更加需要我們的胸懷。 四我始終沒弄明白,王的龐大墓區(qū)和女神廟的布局是考慮哪些要素劃分的。那時候沒有《周易》,沒有先進的測量工具,那么,是王的占卜結果,還是巫師的法術使然呢?因為無解,更凸顯了女神廟的神秘。女神廟占據(jù)整個山梁的有利位置,面對凌源縣郊外的豬首山。四周是茅草、野花的世界,油松林像一群衛(wèi)士,守護著更大的范圍。而女神廟的主體,仍然被一座巨大的現(xiàn)代建筑包裹,如同罩上一件鐵布衫。光穿透玻璃棚頂,照射著紅色泥土覆蓋的神廟。我攀著二樓的欄桿向下俯瞰,特別有一種拆除鋼管、塑膠板材的沖動,我想,該還神廟于大野,汲取日月精華,那樣的它,才有活潑潑的生命力。但是這樣的話,神廟會遭風雨侵襲,繼續(xù)損毀,又是矛盾。想來,世上的事物,通常二元對立,長成矛盾的兩面體。已挖掘的女神之所在,壓縮在一個逼仄空間,有五六尊之多。學界說,最大的一尊三倍于真人,第二尊次之,第三尊才是真人的比例,便是我們見到的,眼睛閃著綠玉光澤的女神。顯然,女神的面貌被夸張,這是遠古藝術的習慣表達,寄托著一種情感。我只是不懂,女神的唇部肥厚的闊嘴、凸出的顴骨、翹起的下巴,這種構造代表什么?僅僅是我們據(jù)此認定的,蒙古利亞人種生就這種體貌特征嗎?我猜不完全是,如果加上還有我們沒看到的她美麗碩大的乳房,健壯的四肢,這樣,才符合她所在的時代——就像古希臘雅典神廟中的得墨忒爾女神,豐碩、高雅、和善、自信,頭戴谷穗花冠,駕著馬車,掌管土地的豐產(chǎn)。我們的女神,一定是這樣的。但她比得墨忒爾女神的誕生時間要早得多,而且我更愿意相信,她是人與神的復合體。與女神共同列入神廟的,還有熊、鷹、天鵝等,它們和女神擁擠在僅供單人出入的圣殿,接受香火和禱語的拜祭。五千年前的一個部族,把王的祭壇建筑得宏大雄偉,最神圣的地方建得這般狹窄,從什么樣的心理出發(fā)?可能,他們還沒有雅典人那樣的認識高度,修建無與倫比的神廟。或許他們認為,女神的樣貌不可以隨便示人,只有王才有權力進入,代表全族獻上虔誠的祈禱。王身材高大,神廟又太小,王只能匍匐前行,亦步亦趨,敬畏便又多了幾分。大概王也不敢隨意抬頭視女神的,在他的心里,這是冒犯,褻瀆,他獲得貼近拜祭的資格,已經(jīng)誠惶誠恐,感念上蒼恩德?膳竦奈⑿δ敲疵匀,如同漫漫黑夜里的第一縷陽光,王抵擋不住那笑容的吸引,跪獻祭禮的某一刻,目光飛掠女神面頰,立即,她的紅唇,她的嫵媚,她融化天下的姿容,讓王慌亂不已,疾步倒退,心怦怦跳,覺得犯下不可饒恕的罪,又莫名汲取某種力量。女神的潔凈,沒有任何人敢生齷齪之心,即便統(tǒng)帥部族的王也不敢失敬半分,他只想瞻仰她、尊崇她,那膽大的一瞥就令他火灼似的。 五女神不是個人,而是群體,她們應該在很長很長的時光中,為部族的生存做出巨大貢獻。起初,她們都是血肉豐滿的人,因著功績大了,逐漸神化、神話。比如滿族故事中的《烏布西奔》,烏布西奔原是烏蘇里江流域東海女真部落的一位女酋,也是一位巫,她在部族最危險的時候,勇敢地選擇戰(zhàn)斗,率領族人乘船破浪,尋找心中的太陽圣地,最終犧牲自己。于是,這位女巫就在女真人心中神化,成了口口相傳的故事。但是,傳說卻在俄羅斯的錫霍特山脈的一個山洞中落實。那山洞里的巖畫,描繪了烏布西奔數(shù)次率部族遠征,探險日本海、太平洋,直達堪察加和阿拉斯加的兇險海道,從而證實了這是一段歷史。毫無疑問,女性在原始社會為人類生存起到特殊作用,她們凝聚著召喚力,慈愛,勇于斗爭,富有奉獻精神,造就了母系社會,人類沿著這條道路,才得以繁衍。問題在于,牛河梁女神廟中的女神,究竟是誰?既然學界對男性的英雄王身份存疑,推斷他們中間有一位“大人物”,甚至旁征博引論述那“大人物”是歷任黃帝。那么,比黃帝身份地位還高的女神,我們該往哪里對應?我不是學家,因此在這般龐雜的場景中自感蠢笨,實在想不出,女神不是唯一的一個,那我們尊稱的“中華母祖”能否確指其中的哪一位?若按現(xiàn)在的泛指,認為有著綠玉眼的女神為“中華母祖”,其他女神又是誰?我不知道這樣的追問是否妥當,大約我這樣的思考,在學界嗤之以鼻,幸好我不想鉆牛角尖,找不到合理推斷,一點兒也不影響對女神的膜拜?墒,女神的美在那里,讓人仰望,讓人追溯。我喜歡她身后的壁畫,紅黑相間的花紋,是遠古人審美的標準,咫尺之間,他們極盡所能地給女神以仙居,就像嫦娥在月宮,寧靜、清幽、如夢如幻。他們采用了植物或礦物染料,有規(guī)律地排列線條,連綴成一幅壁畫,襯托美麗的女神。除此之外,女神廟與凌源郊外的豬首山呈一條中線,豬很早就被視作圖騰,那么,這種特意的安排,又隱喻兩者怎樣的關系?有人分析說,豬是獻祭生靈,牛河梁人期望用它作為女神的永恒祭祀。我承認這個解釋有道理,但我堅信,這不是唯一,一定還有更切實的答案,只不過目前未知。牛河梁的謎,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而這樣的組合,你、我、他,凡有機遇與之面對面的人,內(nèi)心無法不悸動,適才放下一個念頭,緊跟著又生下一個念頭,哪怕嚴謹著稱的學界,也不得不打破禁錮,做出空前假設:這是女媧生活的地方,女神崇拜就是女媧崇拜。女神中真有一位女媧嗎?搜遍中國古遠的眾神,女媧最富自我犧牲精神,最具英雄氣質(zhì),也真的只有她配享黃帝們的供奉。當然,我們需警惕,這一說法在拿出確鑿證據(jù)之前,僅僅作為論點。 六五千年的微笑,五千年的紅唇,還有神殿的裝飾,在女神之后,那樣的美以分蘗的形式,粉彩了泱泱中國。站立還原的女神廟壁畫,我腦子里唰唰閃過遼陽漢墓、阜新契丹、集安高句麗等墓葬壁畫,早先,我并沒有考慮到這些不同民族的藝術杰作有何內(nèi)因,但在女神廟,我突然想到了——它們的魂兒是不是同出一體?或者,我也可以說,經(jīng)過女神廟原始、簡捷的壁畫造型,到了漢代,內(nèi)容已被棲居遼陽的漢人極大豐富,色彩更艷麗,線條更流暢,技藝更加嫻熟。祭祀、狩獵、節(jié)日、郊游、生活棲居等等等等,全部在畫師筆下,在王公貴族的墓室墻壁呈現(xiàn),向我們傳遞著禮儀之邦的富裕、文明、和諧信息。記得,有人問我,如果讓你回到過去的朝代,你喜歡哪個?我毫不猶豫地回答:大漢。原因是,它讓我看到一種張揚的性格,而這樣的張揚,源于大國時代的民族自信。今天的我們,又何嘗不應如此呢,富而不驕、強不凌弱,一副謙謙君子之風。大漢之中國景象,設若沒有壁畫,只看文字記錄,我們怎會有這樣強烈的視覺沖擊,情感受到震撼?契丹民族骨子里的進取心,決定了其獨特存在,他們游弋遼西,建立大遼,在廣闊疆域里縱馬馳騁,找到了愜意的感覺。當這一切像遼河水一樣不可阻止地逝去,他們自毀文化、詩書、醫(yī)藥、繪畫、音樂、宗教、瓷器,散入煙塵,余者寥寥。幸好,契丹貴族墓葬多多,每一次的發(fā)現(xiàn)與發(fā)掘,壁畫都是一次展現(xiàn)契丹風采的絕佳時機。通過這些色彩與線條,我們重新體驗到契丹社會的繁庶,儀俗、服飾等等纖毫畢現(xiàn),對這支桀驁民族除了欽佩,還是欽佩。如果說,契丹是謎一樣的民族,那高句麗就要稱為“不可思議”了。高句麗從東北古族穢和貊中游離出來,另發(fā)一枝,相比契丹、鮮卑等生息東北的民族,高句麗算不上強大,但他們的好勝之心卻不遜于他人,從大漢到隋唐,高句麗鍥而不舍地與中央為敵,每逢戰(zhàn)爭必裹挾、脅迫身邊的弱勢異族助戰(zhàn),以求勝利。事實上,高句麗與燕、隋、唐對壘,完勝的場次少之又少,反而多場傷筋動骨的慘敗,要么被遷移江南,要么出逃朝鮮半島,但高句麗的自我修復能力驚人,每次慘敗后,很快蘇醒,集結力量卷土重來,蠶食、挺進。就這樣斷斷續(xù)續(xù)六七百年,終于滅在唐的手里,而作為國都四百年之久的吉林集安,在此期間留存了數(shù)以萬計的墓葬。同樣的,高句麗民族在刀光劍影中損失了地上文化,其中一部分卻因深埋地下得以幸存。關于高句麗的墓葬壁畫,美術界用“真實的幻象”闡述。礙于諸多因素,高句麗墓葬壁畫保存完好的極少,饒是如此,我們也領略了它的奇妙,并使我想到考古界一位大家的話:不要低估古人的交往能力。古人確實輕松地跨越深山大河的阻隔,完成他們的文化交流,否則,我們就解釋不了為什么高句麗墓葬壁畫中會出現(xiàn)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更解釋不了鳳鳥、龍,居然還有神農(nóng)氏、伏羲和女媧,只是,伏羲和女媧兩位神在高句麗人的世界里,變成人面蛇身,反映了他們對兩位神的理解。還有,高句麗人崇拜的日月星象,也清晰地在壁畫上表現(xiàn),令人吃驚的是,那幅月輪中蛙的造型,竟與紅山文化核心區(qū)之一的查海文化遺址的陶蛙一樣,我記得,查海遺址的蛙和蛇燒結在一個陶罐上,蛇在下方,銜住蛙的一條腿,生動逼真,印象深刻。此外,高句麗墓葬壁畫上對馬的形象塑造,和遼陽漢墓一樣,健美、強壯,技法如出一轍?v馬飛奔的游獵民族,信仰與農(nóng)耕民族高度一致,誰能說不是牛河梁文明的輻射、傳承?由于地理的接近,民族之間通過各種方式相互碰撞、融合,肉體寂滅時,文化水乳交融,難分彼此,這正應了一句歌詞:誰是誰的誰,我是你的誰,你是我的誰?我想著,牛河梁這片土地潛藏的巨大能量,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難有人覺悟透徹,但它必將如李濟先生所言:“……我們以研究中國古史學為職業(yè)的人們,應該有一句新的口號,即打倒以長城自封的中國文化觀,用我們的眼睛,用我們的腿,到長城以北去找中國古代史的資料。那里有我們更老的老家。”  枕邊玄菟 一雪從空中落下來,他們像隱匿的星群,和黑的森林、白的大地,迷蒙在夜色里。那些聲音——馬蹄聲、狩獵聲、風聲、酒宴上的呼喝聲、舞姬甩動衣袖的窸窸窣窣聲,聚合成遼東意象,與我同在。許多年了,我們的腳印疊壓著腳印,重復一樣的路線,喝一條河的水,我的眼神流動著他們的眼神,擁有共同的山脈、森林、河谷。靜態(tài)的他們和動態(tài)的我,是這片土壤栽培的植物,生長、消失;消失、生長。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中,幻化成寓意深刻的禪機:新賓、興仁、興京、建州……更渺遠的,喚作玄菟。玄菟之名,遙遠到依稀生綠苔。至于確切地點,在我舉目望見的農(nóng)田里——出縣城,沿蘇克素滸河西行,至永陵鎮(zhèn)赫圖阿拉村外,背山面水的泥土里,掩埋著一個傳奇。伊始,我以為那田野只適合種玉米水稻、豆子黃煙,后來才知,年復一年的作物根須底下,竟藏著一座城。城,其實叫“郡”,玄菟郡。玄,黑;菟,虎,二者合起來,含義為“雄踞北方之虎”。這只威風凜凜的“黑虎”要震懾誰?我捋著線索追下去,越查越心頭鹿跳——早在公元紀年前,中原王朝的政治觸角已伸向東北亞,邊疆文化也開始和漢文化交融,這包括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碰撞、組合、發(fā)展。一切的緣由,皆在玄菟郡的初設。玄菟郡的設立,避不開一個令人百感交集的朝代——商。二“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我反對濫用“偉大”,但觸及殷商文明時,我樂意把這個詞給它。殷商是一個英雄遍地的朝代,其首領契助大禹治水,造福黎民而受封領地。到了他的孫子一輩,駕著戰(zhàn)車開拓疆域,“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在甲骨文中稱為“大乙”的成湯,滅夏立商,以德立威,廣施仁政,我們現(xiàn)在食用的黍、稷、稻、麥、桑、麻、瓜果等糧食經(jīng)濟作物,當時社會就已廣泛種植。武丁的有為,得益于年輕時生活于民間,深知百姓困苦。繼位后,他兢兢業(yè)業(yè),不敢荒度,在他的治理下,紡織、醫(yī)學等民生事業(yè)取得突破性發(fā)展,最重要的是,我們見到了司母戊大方鼎、三聯(lián)甗這樣的青銅禮器。武丁開創(chuàng)了盛世局面,但商晚期沒有很好地延續(xù)下去,紂王不僅丟掉祖先忠誠勇敢的精神,還破壞了傳承十七世的政治體系,終被周武王剿滅。商的臣民歡慶之余,又難免亡國哀傷。紂王的叔叔箕子就深陷這種復雜情緒中,痛定思痛,他帶領遺民遠離朝歌,出中原,向遼東。有人估計,跟隨箕子遷徙的商民達二十五萬之眾。這支浩大而心里戚戚的隊伍渡過遼河,分別留駐大凌河、朝陽一帶,多數(shù)人由箕子率領,涉鴨綠江進入朝鮮半島;拥竭_之初,聯(lián)合土著“三韓”部落,建立朝鮮侯國。也就是說,他向周王朝納貢;宇I地的疆域足夠大,史料記載,春秋之后,朝鮮侯國北達吉林,東至海,南至朝鮮半島;右哉軐W家和政治家的智慧,將商朝的執(zhí)政經(jīng)驗復制給朝鮮侯國,教島民知禮儀,學躬耕,養(yǎng)蠶桑,制定并頒布法律。朝鮮侯國在箕子的治理下,傳位八九百年,歷四十代。只是,興盛之后,必然衰落。公元前194年,箕子的最后一位繼承人箕準被衛(wèi)滿加害,箕子朝鮮隨之滅亡。衛(wèi)滿這個人,我以為他的品質(zhì)大有問題。他和箕準之間,原本是受恩與施恩的關系,衛(wèi)滿非但沒知恩圖報,卻導演了一出真實版的“農(nóng)夫與蛇”——謀殺了恩人,建立衛(wèi)氏朝鮮。衛(wèi)滿為什么大老遠跑到朝鮮呢?春秋時期,諸侯混戰(zhàn),朝鮮侯國為燕昭王攻擊,退守鴨綠江以東。漢初,燕王臧荼起而造翻。劉邦派大將盧綰討伐,結果臧荼亡命,盧綰因功取而代之。又數(shù)年,盧綰私心膨脹,舉起反漢的大旗。劉邦一怒之下,派兵鎮(zhèn)壓,為永絕后患,安排自己的兒子劉建做燕王。盧綰惶惶之際,逃入匈奴。亂世之秋,燕人衛(wèi)滿出場了,他聚攏流亡漢民,涉鴨綠江投奔箕準。哀王憐其苦楚,好意收留,釀成禍患。梟雄們刀來劍往,嗜血正酣時,我生活的這片土地靜如處子。起碼,我查閱的典籍里頭,這里沒有與戰(zhàn)爭關聯(lián)的記錄。但它并未恒久的安居征戰(zhàn)之外,而是隨著中央與地方矛盾沖突的頻率加快卷入戰(zhàn)火——衛(wèi)滿朝鮮與西漢王朝為敵,惹怒漢武帝,發(fā)重兵滅掉反對勢力。之后,漢武帝設置樂浪郡、玄菟郡、臨屯郡和真番郡,統(tǒng)治朝鮮半島。玄菟郡,就這樣出現(xiàn)在中國歷史的浩繁長卷里。需要說明的是,我們稱作第一玄菟郡的郡府,指定在沃沮城,即今天朝鮮半島咸鏡南道的咸興。此乃它的南部轄區(qū),其北部,囊括富爾江、渾河流域。這個范圍,包含我賴以生存的地方,只不過,彼時它還沒有確切稱謂。漢昭帝和漢宣帝是漢帝中較有出息的兩位,他們統(tǒng)治的時期,后世評價為“昭宣中興”。兩朝減免稅賦,整頓吏治,推行了一系列寬松政策,人民休養(yǎng)生息,社會各業(yè)蓬勃發(fā)展。昭帝實施的仁政多虧了輔政大臣霍光,但半島居民未照單全收政府的苦心,玄菟郡府所在地的沃沮族尤其對抗,屢屢煽動民眾制造暴力反政府事件。這種背景下,霍光為精簡機構,及時調(diào)整四郡轄區(qū),西移玄菟。這一次搬遷的位置,兩千年后承載了我。也可以說,我這條命靠著玄菟郡的山水田土養(yǎng)活,我的容顏,我的愛和恨,歡喜與傷悲,我的文化背景,我的價值觀,皆與這座漢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三當我宣布玄菟郡的血液灌溉著我的時候,感覺就像夕陽余暉映照莽莽蒼山一樣奇特——一種光,散開的,閑淡朦朧!稘h書·地理志》說,高句麗縣乃遷徙后的玄菟郡所在地!稘h書·地理志》如是解釋高句麗縣:“遼山,遼水所出,西南入大遼水。又有南蘇水,西北經(jīng)塞外。”大遼水,指遼河。遼水,蓋指小遼水,即渾河。南蘇水,古蘇克素滸河。蘇克素滸河發(fā)源于遼寧屋脊崗山,系渾河南源,渾河入遼河,遼河入海。我每天默立窗前癡望蘇克素滸河,它像我肌膚之親的情人,冬天披著雪的樣子,夏季野草的蔥蘢,每一個片段,都讓我迷戀長思。那感覺如同我凝視枕邊睡眠的他,真切又虛幻。所以,我每次順河流而下,逆河流而上,總會不自覺地想,水邊的玄菟郡,作為遼東乃至吉、黑地區(qū)最高行政管理機構,近二百年的漫漶歲月中,究竟發(fā)生過什么?它和土著民族之間,相互產(chǎn)生了怎樣的關聯(lián)?玄菟郡早已被時間犁平,輪回著春天播種、秋天收割的秩序。因此,我的目光無法抵達舊日場景,只能檢索到漢昭帝下令招募郡屬地的技工和勞民“筑遼東玄菟城”。一座遠在邊塞的城,如此牽動皇帝的心思,即使他不親臨現(xiàn)場,恐怕負責建筑的一干人等也要格外用功,設計、材料、規(guī)模選擇慎之又慎,完全體現(xiàn)漢族筑城的風格——方城之內(nèi),生活區(qū)、機關區(qū)、公共設施區(qū)、倉廒區(qū),布局嚴謹。方正的玄菟郡帶來中原王朝的穩(wěn)重、博大和端莊,向邊地民族傳達了它的政治理念,暗含著震懾和斂納,發(fā)散著善意與溫和。那些倉儲的朝服、精美器皿隨時饋贈聽從轄制的部族首領,期望邊疆和平,四海安寧。于土著民族來說,物資和官職方面的供應,使習慣“器用俎豆”的他們發(fā)現(xiàn)了迥然不同的生活樂趣,審美標準悄然發(fā)生改變。玄菟郡設立遼東峰谷中的另一大作用,是中原文明向邊疆敞開了一扇窗,透過這扇窗,縷縷煦風吹拂著年深日久的封閉?脊虐l(fā)掘證明,玄菟郡有兩座城,一座為郡府,另一座相距不遠的城,被認定為郡府首縣——以漢人為主要居民的高句麗縣。城中遺存大量的筒瓦、云紋半瓦、花瓣紋瓦、陶器,還有盆、釜、鼎等容器,及掐刀、鉆、鋤等鐵器生產(chǎn)工具,均默默地告訴后來者,在中央大國的巨擘環(huán)抱下,這兒的土壤吐納著漢文化的氣息,沉淀著一段多民族和諧相處的歷史,他們穿不同的服飾,講不同的語言,對事物的認知彼此滲透。陶瓦和容器殘片,破碎了古老民族的日常。彎鉤犁翻耕土地時與石子兒碰撞的清脆聲響,消失在風霜雨雪中。但歲月未完全屏蔽它的姿態(tài),如同摸索洞穴,忽然一束光微弱地亮著,你渴望的、向往的光。讓你迷惑并欣喜的光。有一次,我隔著蘇克素滸河端詳夢幻般的玄菟郡,驀然想到,往來這座塞外之城的,除了庶民、商人,還有些什么人?那些朝廷委派的太守,都是些什么樣的身份背景? 伊徙雁,鹿徙菟,去牢與陳實無賈。 這首令人如墜云霧的漢詩,統(tǒng)共十三個字,展開來,卻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政治斗爭。漢元帝劉奭精通書法音律,但性格柔仁,過于倚重宦官石顯,容他趁勢興風作浪,陰殺朝臣,甚至猖狂地逼死元帝老師肖望之。成帝登極,國賊石顯案發(fā),罷歸鄉(xiāng)里。其黨羽伊嘉、五鹿充宗受牽連,盡皆被貶,前者流放雁門關做都尉,后者往玄菟郡任太守,牢梁、陳明等也遭到嚴肅處理。針對這樁大案,長安百姓作了無頭詩,記下這件事情。五鹿充宗實在是個能人,他乃西漢著名的儒學者,受學于弘成子,齊論語和梁丘易的傳人,代表作《略說三篇》收入《漢書·藝文志》中。五鹿充宗因博學先受文帝賞識,為尚書令,再官至少府。元帝時,國賊石顯廣植親信,五鹿充宗以才學受其賞識,榮升九卿之一的少府。玄菟郡偏居北塞,朔風千里,它的蒼涼與粗獷,恰好迎合喜好吟詩作賦的文人心理,他們或靠雄奇的想象,或身臨其境有感而發(fā),將玄菟郡移進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雖然,現(xiàn)存的描寫玄菟郡的詩歌里找不到五鹿充宗的作品,但我敢肯定,他一定寫過有關玄菟郡的詩,而且不止一首。原因在于,這么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孤懸邊地,苦挨苦度,陜西大平原的富庶繁華、安逸舒適,都遙遠成太虛幻境,再想到多年奮斗終成空,如何不兩鬢愁絲,又怎么可能不借助詩賦抒發(fā)內(nèi)心的狂亂與壓抑。我確信,那些秋霜折草、大雪紛紛的日子,五鹿充宗一定面朝中原,眼里酸澀,一句一哽咽,一字一泣血,傾吐滿腔憂悶。我們讀到的邊塞詩,絕大多數(shù)誕生于這種進退兩難、失意悲涼的境況中,不是嗎?五鹿充宗的繼任者,著名的一位還有霍云。霍云乃霍去病的孫子,而漢昭帝的輔政大臣霍光與霍去病同父異母。又據(jù)說,霍去病之子霍嬗早夭,霍光為接續(xù)家族香火,將子霍山、霍云過繼給兄長霍去病。且不說霍氏一門迷霧重重,事實是,霍云和他的哥哥封侯享食邑,均沾了霍光的功勞。也才有宣帝時期,霍云就任玄菟郡太守的安排。然則官二代霍云拋棄父輩的家國情懷,與兄密議推翻漢制,結果事發(fā)自刎;粼迫温毿丝て陂g,一心謀求滿足貪欲,沒做出什么驕人功績,充其量維持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權的平衡。至于他是否抒情感懷,寫下幾篇誦詠玄菟郡風光的文章,就不得而知了。不過,霍云之后,描寫玄菟郡的詩實在不少,李世民、李商隱、庾信、納蘭容若等等,這些政治家和詩人的筆下,都不斷閃現(xiàn)玄菟郡的影子。區(qū)別在于,每個人的心境不同,對塞外邊城的感受也千差萬別了。四時間像蘇克素滸河一樣流淌,西漢王朝的統(tǒng)治度過昭宣中興時期,走向平庸階段,一直到西漢末年,高祖劉邦的孫輩們都沒有太大作為。漢平帝元始四年,玄菟郡的寧靜終于被打破。挑起戰(zhàn)爭開端的,乃高句麗琉璃明王。要說清楚這個人,實在是件饒舌費力的事情。史書寫得清楚,蘇克素滸河畔的玄菟郡轄三縣:高句麗、上殷臺、西蓋馬。諸多史書還證明,高句麗分五部,即涓奴部、桂婁部等。遠在兩千年前的涓奴部,曾建立一個叫“沸流國”的國家,末代國王叫松讓。某年春天,為尋訪“沸流國”遺址,我特意鉆了一趟縣城東部的深山老林。那一日上午,我圍著一座山峰兜來兜去,累到雙腿發(fā)軟,汗水淋漓,也沒發(fā)現(xiàn)千年古國的蹤跡。下山問種田人,才知搞錯了方向。越發(fā)覺得,隱藏在陡峭崖壁中的神秘王城,輕易撩不開它的面紗。當年,朱蒙也跟我一樣,胡亂在山里兜圈子,偶然發(fā)現(xiàn)了沸流國。朱蒙的身世帶有神話色彩,他的故事也升華了高句麗民族的源流——很早以前,水神河伯的女兒柳花與天帝的兒子相愛,河神夫妻擔心天帝降罪,遂幽禁女兒。后來,扶余國王金蛙巧遇柳花,兩人生了個男孩,這男孩就是朱蒙。自幼聰明的朱蒙深受父王喜愛,卻遭到王子帶素的忌恨,勾結人設計謀殺弟弟。朱蒙在母親幫助下,逃亡卒本川,建紇骨城。卒本川和紇骨城,前者曰渾江,后者是守望渾江的五女山。一條江,一座山,皆與我不過百里距離。因為地理上的接近,我常去那里游逛,吃魚、看水、購物什么的。當然,也少不了登上五女山,參觀那座石頭城堡。按史書描述,朱蒙是個不甘寂寞的人,或者說,他骨子里生就的進攻性。我為此假設,倘若王子帶素任其泛濫,總有一天,朱蒙必篡奪哥哥的王位。我做這個設想的前提,是朱蒙在紇骨城稍加喘息,便假狩獵之名四處勘查,開拓地盤。事實上,他的確成功了。首先,他侵占了我祖先靺鞨人的領地。第二年,他見沸流水中有菜葉漂浮,心中一動,逆水而上,果然見到一個人——沸流國主松讓。松讓以禮相待,不料美酒獻給貪婪的狼——朱蒙說,你的國應該聽命于我。松讓說,我累世為王,豈可將土地拱手送你。朱蒙提出決斗。遺憾,松讓輸了。這段歷史故事,記載于《三國史記》中,而朱蒙的出身,依照《三國志·高句麗傳》中說,應為前面提到的桂婁部。號東圣明王的朱蒙遂以地為姓,建國高句麗,臣服玄菟郡,頻助漢室征戰(zhàn)宿敵扶余。漢天子念其功勞,冊封高句麗王。朱蒙死后,他的兒子琉璃明王登臺,繼續(xù)服從玄菟郡管轄。這種政治關系一直維系到公元8年左右,國妖王莽毀了這一切。西漢末期,王莽篡權,強征高句麗討伐匈奴。高句麗人不認同謀權篡位的王大司馬,更不愿遠離家鄉(xiāng)去做無謂的犧牲,募兵期間競相逃跑。王莽的指揮不靈,一肚子火撒向高句麗王,處撤王改侯的嚴厲懲罰,恨恨地將高句麗改為“下句麗”,激起高句麗人的強烈不滿,攻擊玄菟郡報復。史書對這次襲擊的敘述極其簡略,說公元14年,琉璃明王借口伐太子河流域的梁貊族,掉頭攻襲玄菟郡。太子河,發(fā)源于我出生并度過青年時代的林場,那里聳著一座大山,高得遮住每天早晨初升的太陽,縮短了林場的光照時間。但我喜愛谷壑中折疊的溪水,無數(shù)條細若血管的溪水流出深澗,就叫太子河。只是我不知道,喝了近二十年的太子河水,還倒映著另一些人的影子。話說回來,由于史記疏漏,玄菟郡首次被襲的戰(zhàn)事細節(jié)無從知曉,我也只好借想象模擬驚險的戰(zhàn)斗場面。我說驚險,一是高句麗人善戰(zhàn),二是玄菟郡官民雖嚇出一身冷汗,幸好城堡安然無恙。既然城在,死傷幾個人,損失點兒財產(chǎn),也不必太多計較了。高句麗人卻洞悉天朝的弱點,自此對漢室的態(tài)度游移不定,忽服忽叛,忽軟忽硬。漢王朝又因匈奴、鮮卑、烏桓等族不斷挑釁,無暇東顧,高句麗越發(fā)有恃無恐,視玄菟郡為攻擊對象,燒殺搶掠,呼哨來去。事情拖延到公元107年,漢王朝迫不得已,第三次遷移玄菟郡。吵吵鬧鬧一百多年的第二玄菟郡人去樓空,城墻、檐瓦,來不及搬運的物品,被漫漶的蘇克素滸河沖刷侵蝕,沉入地下。不明真相的后來者,愛惜平坦的沃土,在其上扶犁耕耘,收獲糧食。玄菟郡在一年又一年的草枯草黃中,分解成滋養(yǎng)莊稼的肥料。五玄菟郡受形勢所迫,進入蘇克素滸河下游的渾河流域,原屬三縣地理位置也因之發(fā)生遷移,且調(diào)整行政區(qū)劃,轄候城、高顯、遼陽三縣?雌饋,這些已經(jīng)和我無甚關礙,而事實并非如此。逐漸強盛的高句麗人,一路尾隨玄菟郡西進,頻繁發(fā)動攻勢,急欲圖之。史籍記載,高句麗政權從建立到滅亡,共七百零六年。其間,它與中原王朝斷斷續(xù)續(xù)的交戰(zhàn),竟達六百六十五年。馬拉松式的戰(zhàn)爭,實在長得令人胸悶,而兩軍對壘的酷烈,多次發(fā)生在富爾江和木底州。富爾江,發(fā)源于吉林與遼寧的分水嶺崗山。崗山素稱“遼寧屋脊”,滿語稱之為“納嚕窩集”。意思是,森林像韭菜一樣茂密。崗山獨特的氣候和植物分布,孕生泠泠泉水,銀鏈似的集結山下,并因跳石塘地貌音樂般脆響,這就是“沸流水”的古名來歷。“沸流水”奔向下游,變成富爾江,富爾江水系則是鴨綠江的主要干流。我心儀富爾江的名字,感念它天然的特別韻味。每次乘車途經(jīng),或者躑躅江岸,看著水鴨和鷹隼游弋盤旋,達子香皴染崖壁,牛馬在草灘漫步,還有水稻和旱田,星羅棋布的村莊,心情猶如江水悠悠。再想到高句麗和中原軍隊多次在此擺開戰(zhàn)場,我就隱約聽到風雷聲,從時光深處滾過來,隆隆轟轟?晒c數(shù)的戰(zhàn)役中,毌丘儉的丸都之戰(zhàn)較為著名。毌丘儉,魏文帝時期的平原侯,魏明帝時任幽州刺史。史書說,毌丘儉帶了一萬騎兵,出玄菟道,分路進擊,討伐屢與中原政權抗衡的高句麗。此時的高句麗領袖叫大祖大王高宮。此人生性好斗,又逢著部族強盛,進取的熱情空前高漲,甚至勾結馬韓部落、穢貊部落圍攻玄菟郡。毌將軍洶洶而來,高宮毫無懼色,親率二萬步騎兵,在富爾江畔恭迎勁敵。毌將軍的鐵騎踏破早春的冰凌,當他披著一身寒氣勒馬站定,看到了高宮那雙流露著堅毅和輕蔑的眼睛。像世界上所有的大決戰(zhàn)一樣,可怕的沉默之后,廝殺開始了。不幸,高宮這一次慘敗,逃匿山中。“儉遂束馬懸車,以登丸都,屠句麗所都,斬獲首虜以千數(shù)。”毌將軍直搗高句麗人的王城——丸都。毀城殺人,而后,遣玄菟太守追繳宮,一直到我祖先肅慎人南界,將戰(zhàn)線推向東海之濱。大漢鐵騎風馳電掣,蹚過我的蘇克素滸河,用兵二十里外的江邊。三萬人攪成一團,刀起刀落間血崩肉濺,慘嚎不絕。瘆人的叫喊聲中,富爾江水顏色赤紅,這是大戰(zhàn)提供給我的思維模擬。而高宮的兇悍在于,他沒有屈服討伐,待避開風頭,再度重來。高宮死,不堪其擾的玄菟郡如釋重負,時任太守姚光還想趁高句麗發(fā)喪之際,派兵一舉殲滅,永絕后患。這個許多人贊成的提議,被尚書陳忠一口否決,他說,高宮生前桀驁狡黠,姚光無力擺平,人家死了去追討,不合義理。既然高宮已死,我們應該不計前嫌,寬宥他的罪責,優(yōu)待他的族人。安帝深以為然。這種人死賬消的道德觀念,由儒家學術中衍生出來,中國人奉行了幾千年,要呈給世界的,無非是大胸懷雅量,退一步海闊天空。比如這一段,若按姚太守的意思,高句麗此番兇多吉少。但陳尚書說動皇帝放了高句麗一馬,竟使遼東烽火連年,也無意中留下一大堆額外的糾紛。 





上一本:風中的蔓勒梗 下一本:暗世界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眾神的河流的作者是王開,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