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插花地冊子


作者:止庵     整理日期:2016-05-07 16:33:15

我們于學(xué)校、家庭、社會教育之外,還需要一種自我教育;修養(yǎng)、品位、興趣、愛好,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此。讀書是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徑。以讀書進行自我教育可以始于中學(xué)、大學(xué)乃至人生任何階段!恫寤ǖ貎宰印匪涗浀,就是一個通過讀書完成自我教育的實例。對于嗜好讀書的人來說,這是一部關(guān)于書的《隨園食單》。 
本書簡介:
  止庵的《插花地冊子》是一部奇妙的書,他的往事是他的閱讀史,七十年代是反胃與嘔吐的歷史,他對那個錯位的閱讀時期感到憤怒。有評論認為他“想掀翻人們已碼放整齊的書柜,讓那些已戴好冠冕的人和作品露出破綻,同時一些被掩去的作者與書要站到前排。”他一改過去學(xué)術(shù)味道頗重的風(fēng)格,寫得恬淡隨意,對嗜好讀書的人來說,他的作品是一部關(guān)于書的《隨園食單》。
  作者簡介:
  1979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82年畢業(yè)于北京醫(yī)科大學(xué)口腔系。歷任北京積水潭醫(yī)院口腔科醫(yī)師,《健康報》電影錄像部編輯,北京外國企業(yè)服務(wù)總公司工程師,中國國際企業(yè)合作公司工程師。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
  目錄:
  上擬了“后記”一項,其實所要說的也只是上面這些,或者連這些都不說也無妨。然而我是喜歡序與后記這類名目的,因為可以信筆亂說。現(xiàn)在我寫文章,多半都是命題作文,我覺得這也不錯,怎樣能在既定的語境里盡量多講自己的意思,既有樂趣,也是本事。本事我是沒有,但是很想鍛煉一下,所以一寫再寫。但是遇見序或后記,我還是不愿輕易放過,何況是自己的書呢。信筆亂說也不是沒話找話,譬如書名問題便可以一談,F(xiàn)代文學(xué)史上,有幾個書名我一向羨慕,像魯迅的“墳”,周作人的“秉燭談”和“藥味集”,廢名的“莫須有先生傳”,張愛玲的“流言”等都是,可惜這些好名字被他們用過了。二十年前讀《鄭板橋集》,見其中有殘篇曰“劉柳村冊子”,記述生平瑣事,文筆好,這個題目也好,時間過去許久,印象仍然很深。此番追憶往事,原擬叫做“本事抄”的,雖然稍顯枯燥,然而與拙文路數(shù)正相符合。偶有朋友批評其中略帶自夸之意,則吾豈敢,且亦非本意所在,因此打算調(diào)換一個。這就想到鄭板橋的文章,那么我也學(xué)著弄個“冊子”好了。然而鄭冊成于劉柳村,自有一番機緣;而我半生居住北京,雖然一共搬遷四次,不過是在城里及近郊轉(zhuǎn)悠,哪有什么興會。覓實不得,轉(zhuǎn)而求虛,興許能湊泊上點什么,忽然記起“插花地”這個詞兒,插花地也就是飛地,用在這里是個精神概念,對我來講,也可以說就是思想罷。現(xiàn)在這本書,也是思想多,事情少,這與我的記憶不無關(guān)系。我這個人記性不能說不好,但也不能說好,蓋該記住的記不住,而不該記住的反倒都記住了也。所作《挽歌》,有“遺忘像土地一樣肥沃”之句,這是我的遺忘禮贊,的確一向以為,與記憶比起來,沒準(zhǔn)兒遺忘還更有魅力一些。譬如夜空,記憶好比星辰數(shù)點,而遺忘便是黑暗,那么究竟哪個更深遠,更廣大,更無限呢。不過現(xiàn)在要寫的是記憶,而不是遺忘,我也只能描述頭腦中閃現(xiàn)的那幾個模模糊糊的小亮點兒,無法給自己硬畫出一片璀璨星空。所以寫得空虛乏味恐怕也在所難免。至于思想,其實不無自相矛盾之處,對此亦無庸諱言:苦難意識與解構(gòu)主義,唯美傾向與自然本色,哪一樣兒我也不愿舍棄,并不強求統(tǒng)一。說來“統(tǒng)”不可能,“一”太簡單,一個人的思想,也可以是多維度的罷。《插花地冊子》原先另外擬有幾個章節(jié),寫的時候放棄了。包括買書的經(jīng)歷,實在太過瑣碎平凡,所以從略;又打算寫看電影的記憶,可是說來話長,不如另找機會?串嫷氖虑橐呀(jīng)專門寫了本小書,這里只補充一句,世間有兩位畫家與我最是心靈相通,一是魯奧,一是馬格利特,這正好反映了我的情與理兩個方面。關(guān)于音樂沒有說到,可是這也沒有多少好講的,因為在這方面純粹外行,正好前不久給朋友寫信時提及,不如抄在這里算了:“最喜歡的是中世紀(jì)修女或修士的無伴奏歌唱,在法國買到幾個CD,視為珍寶,真是絲竹之聲不如肉聲。此外喜歡室內(nèi)樂,尤其是四重奏,總覺得僅僅是演奏者彼此之間的交流,而觀眾不過是旁聽而已。我認為旁聽是最理想的一種接受方式,無論藝術(shù),還是文學(xué)。獨奏就未免強加于人,交響樂又多少有些造勢。交響樂最喜歡肖斯塔科維奇的,因為最黑暗。有兩樣兒不大投緣,一是狂氣,一是甜味,此所以對貝多芬和柴科夫斯基皆有點保留也。至于約翰·施特勞斯那種小布爾喬亞式的輕浮淺薄,洋洋自得,則說得上是頗為反感了。”這里除《插花地冊子》外,還附有《如逝如歌》,不過按理說后者應(yīng)署名方晴才是。用不著一一指出它們的相通之處,但是彼此實在有些聯(lián)系。說得上此詳彼略,此略彼詳,如果都略過了的,要么是我不想說的,要么如前所述,是已經(jīng)遺忘了的緣故。這并不足惜,個人的一點瑣事,遺忘了也就算了,F(xiàn)在寫這本小書,正是要趁記憶全部遺忘之前,把其中一部分強行攔下。然而這正是我所擔(dān)心的,興許分不清其間孰輕孰重,甚至孰是孰非。嘗讀知堂翁校訂《明清笑話四種》,見有“恍忽”一則云:“三人同臥,一人覺腿癢甚,睡夢恍忽,竟將第二人腿上竭力抓爬,癢終不減,抓之愈甚,遂至出血。第二人手摸濕處,認為第三人遺溺也,促之起。第三人起溺,而隔壁乃酒家,榨酒聲滴瀝不止,意以為己溺未完,竟站至天明。”我怕的是如這里所挖苦的不得要領(lǐng)。倘若是說別人的事,不得要領(lǐng)倒也罷了,一句“誤會”便可以打發(fā)了事;說自己而不得要領(lǐng),豈不像這里抓癢起溺之人一樣可笑了么。因此又很想把這本書叫做“恍忽記”,不過這也許該是我一生著書總的名字,那么暫且擱在一邊,留待將來再使用罷。二○○○年十月十九日后記之二費定有本《早年的歡樂》,我還是三十年前讀的;寫的什么記不真切了,題目卻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講到我自己,“早年”并無什么“歡樂”;假如非得指出一項,那么就是這本小書里所記述的了,F(xiàn)在把稿子重校一遍,忽然想起費定的書名,打算移用過來,又覺得未必能夠得到他人認同。我所講的事情,恐怕早已不合時宜。因為這里所提到的,說老實話無一不是閑書,統(tǒng)統(tǒng)沒有實際用處;敲炊喙し蛟谶@上面,也只是“窮歡樂”罷了,人家看了大概要笑你是傻瓜或瘋子呢。卻說有家出版社曾經(jīng)陸續(xù)推出一種“文庫”,包括“傳統(tǒng)文化書系”、“近世文化書系”和“外國文化書系”等類。剛開始還有些反響,后來就不大有人理會,再往后則根本在書店里見不著了。這套書選目是否得當(dāng),翻譯、校點是否認真,均姑置勿論;只是假如早些年面世,恐怕不會落到這般下場。讀者的口味已經(jīng)變了,不復(fù)我們當(dāng)初那樣求“博”,轉(zhuǎn)而求“專”,——“文庫”的推出,本來旨在適應(yīng)前一種要求;而后一種要求,沒準(zhǔn)兒只是急功近利打的幌子而已。我知道自己趕上一個觀念嬗變的時代;至于這變化是好是壞,殊難確定!稘O父》有云:“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我們常常笑人“隨波逐流”,或許倒是自家修行不夠。雖然我也明白,不夠就是不夠,假裝不了圣人。此所以還要嘮叨讀什么書,有何感想之類老話。當(dāng)然不妨聲明一句,我讀這些閑書,并不耽誤讀對我確有實際用處之書,——我是學(xué)醫(yī)出身,有用的只是教材,每本厚薄不等,加在一起有幾十本,前后歷時五載讀畢。這里不曾談到,當(dāng)年卻未嘗不用功也。此外書中遺漏之處還有很多,這回并未逐一補充。理由即如從前所說,掛一漏萬總歸好過喋喋不休。譬如“思想問題”一節(jié),如果詳細報告需要增加幾倍篇幅,但未必有多大意義。何況很多話別人早已說過,而且精辟得多。前些時我對朋友講,這方面所思所想,可以歸結(jié)為前人的兩段話,其一是周作人所說:“蓋據(jù)我多年雜覽的經(jīng)驗,從書里看出來的結(jié)論只是這兩句話,好思想寫在書本上,一點兒都未實現(xiàn)過,壞事情在人世間全已做了,書本上記著一小部分。”(《燈下讀書論》)其一是福樓拜所說:“我認為,我們能為人類進步做一切或什么都不做,這絕對是一回事。”(一八四六年八月六或七日致路易斯·科萊)——從這個意義上講,冥思苦想遠不及多讀點書更其有益,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雖然拈出這兩段話來,并強調(diào)其間互為因果的關(guān)系,似不失為一得之見。順手添加了幾幅插圖,都是自己喜歡,又有些感想的。與正文并無關(guān)系,不妨說是自成片段。 二〇〇五年三月二十八日增訂版后記《插花地冊子》在二○○一年和二○○五年各印行過一版。后者訂正了前者的個別錯謬,卻又添了新的錯謬,如《挽歌》竟漏排了一行。這回重新出版,將插圖盡皆刪去,對各章內(nèi)容做了程度不等的修改,還適當(dāng)有所增補,多采自過去所記的零散筆記,但凡是已經(jīng)寫成文章的就不再重復(fù)了。所有增訂,均以二○○○年完成這本書時自家的見識為下限,否則未免成了未卜先知。舉個例子,書中談到張愛玲,那時她的中文作品《同學(xué)少年都不賤》、《小團圓》和《重訪邊城》尚未揭載,英文作品TheFallofPagoda、TheBookofChange、TheYoungMaarshal(未完成)亦未付梓,更未由他人譯成中文,她為電影懋業(yè)有限公司編的劇本也大多沒有整理出來,僅憑當(dāng)時所見的小說《五四遺事》、《怨女》、《色,戒》、《相見歡》和《浮花浪蕊》,《紅樓夢魘》,注譯的《海上花》,以及一些散文,還無法清晰地了解張愛玲一生后四十年的創(chuàng)作歷程,更不可能提出“晚期張愛玲”這說法,F(xiàn)在可以說,她的這一時期大概分為三段: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六七年,以英文寫作為主,除上面提到的幾種外,發(fā)表和出版的有StaleMates、AReturntotheFrontier、TheRougeoftheNorth,同時為“電懋”編寫劇本,現(xiàn)存九種,此外還有些中譯英和英譯中之作;一九六八年至一九八一年,繼將TheRougeoftheNorth自譯為《怨女》后,小說有《色,戒》、《相見歡》、《浮花浪蕊》、《小團圓》和《同學(xué)少年都不賤》,散文有《憶胡適之》、《談看書》、《談看書后記》等,還有《紅樓夢魘》和《海上花》,晚期創(chuàng)作乃以這一階段為高峰;一九八一年以后,只有《對照記》及少量散文面世,繼續(xù)做的主要工作是將《海上花》譯為英文,但定稿遺失,致終未完成。這些說來話長,此處略提一下,以見今昔見識上的一點差別,也算是對書中相應(yīng)部分的補充。 二○一五年十月十日





上一本:縱使人生荒涼,也要內(nèi)心繁華 下一本:中國燈都:一個驚艷世界的中國故事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插花地冊子的作者是止庵,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