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怒江之役:CBI戰(zhàn)區(qū)往事


作者:孫敏江汶     整理日期:2016-04-22 15:20:04

美國國家檔案館、胡佛研究所及軍事部門的檔案構成了本書的骨架,而中美老兵及戰(zhàn)場故地鄉(xiāng)民的口述,充實了文字史料和圖片的縫隙。但本書關注的并不僅僅是戰(zhàn)爭本身,還有死亡。它要叩問:為什么侵略者死后有“慰靈碑”,有詳細記載?為什么美國政府幾十年來矢志不渝地搜尋其軍人的遺骨?為什么中國士兵餓著肚子赤著腳上戰(zhàn)場,死無葬生之地,僥幸活命卻只能茍且偷生?本書讓人不禁重新思考個體與集體的關系、思考生的價值與死的尊嚴。 
本書簡介:
  中緬印戰(zhàn)區(qū),是一個被遺忘的戰(zhàn)場。1990年代以前,它在中國是一段三無歷史:無史料、無報道、無研究。這些來,從中國到美國再到緬甸,作者調查了無數的怒江戰(zhàn)役親歷者,記錄了寶貴的口述歷史。民間記憶在本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拒絕遺忘是人的本性。在整個事件過程中,每一個參與者都是尋找者,作者也是其中之一,他們所做的是把歷史的記憶、人民的記憶和學者的記憶組織起來,讓破碎歷史在追憶中豐滿起來。在中國,他們找到了那場葬禮的發(fā)生地;在美國,他們找到了被埋葬者的名字、照片和及其家人;他們?yōu)轵v沖國殤墓園里的無名盟軍陣亡者紀念碑添上19個名字——盡管陣亡者遠不止這個數字。在尋找過程里,CBI老兵家庭拿出了珍藏的一封封從云南寄回美國的戰(zhàn)地家書,其中最為完整的是麥姆瑞少校從云南前線寄回家的118封家信。他的妻子菲保存著這些信件,獨自把兩個女兒扶養(yǎng)長大,像一個舊式中國婦女的故事。本書采取雙線敘述,一是怒江戰(zhàn)役的歷史,一是尋找。以少校的118封戰(zhàn)地家書為線索,以戰(zhàn)爭親歷者的家書、照片和口述史為背景,以美國國家檔案館、胡佛研究所的資料和中日戰(zhàn)史為依據,講述1943-1944年怒江西岸發(fā)生的故事。少校的家書經其女謄寫,首次對外發(fā)表。
  作者簡介:
  孫敏,女,人文地理學者。早期從事云南地方史及少數民族口述史的調研。1998—2003年任《山茶•人文地理》(2000年改為《華夏人文地理》)副主編。著有《邊地瑤家》《西去禪國的邊陬》《山川活水:瀾滄江與湄公河》等。??著肚子赤著腳上戰(zhàn)場,死無葬生之地,僥幸活命卻只能茍且偷生?本書讓人不禁重新思考個體與集體的關系、思考生的價值與死的尊嚴。
  目錄:
  一、歷史拒絕遺忘二、騰沖14三、解密293卷宗四、云南寄往德州的118封家書五、家書,來自前線的聲音六、渡過憤怒之河七、1944,那個浸滿鮮血的早晨八、戰(zhàn)爭的死亡記憶九、重返高麗貢十、云南故事,了猶未了后記 戰(zhàn)爭是什么前言前言
  本書見證了中國民間力量的一份努力。它講述的是抗日戰(zhàn)爭中中美軍人的故事,揭示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從廣義上講,本書是對二戰(zhàn)軍人的紀念和致敬。在美國,作者難以置信地尋找到了1944年在騰沖陣亡的19位美國軍人的名單,其中一名陣亡者麥姆瑞少校的女兒得以前往云南,走訪了她們父親的犧牲之地;在中國,作者調查戰(zhàn)場故地,重拾民間記憶,使那些湮沒已久的往事得以追溯和整理,為后代記錄了一段珍貴的歷史。這是令人欣慰的。
  麥姆瑞少校的118封戰(zhàn)地家書的發(fā)現(xiàn)和整理,是本書的重要部分。沿著家書的時間主線,作者重構了麥姆瑞少校親歷的那場戰(zhàn)役中的重要事件。少校在信中表達了他對妻子和兩個女兒的無限愛意,描述了他在印度和中國的經歷,讀來令人傷感。
  1942年,隨著緬甸的淪陷和滇緬公路的失守,中國通向世界的地面和海上通道被日本人完全切斷,唯一可以向中國運送物資的渠道是美國軍隊的印度駝峰空運航線。1944年,中前 言本書見證了中國民間力量的一份努力。它講述的是抗日戰(zhàn)爭中中美軍人的故事,揭示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從廣義上講,本書是對二戰(zhàn)軍人的紀念和致敬。在美國,作者難以置信地尋找到了1944年在騰沖陣亡的19位美國軍人的名單,其中一名陣亡者麥姆瑞少校的女兒得以前往云南,走訪了她們父親的犧牲之地;在中國,作者調查戰(zhàn)場故地,重拾民間記憶,使那些湮沒已久的往事得以追溯和整理,為后代記錄了一段珍貴的歷史。這是令人欣慰的。麥姆瑞少校的118封戰(zhàn)地家書的發(fā)現(xiàn)和整理,是本書的重要部分。沿著家書的時間主線,作者重構了麥姆瑞少校親歷的那場戰(zhàn)役中的重要事件。少校在信中表達了他對妻子和兩個女兒的無限愛意,描述了他在印度和中國的經歷,讀來令人傷感。1942年,隨著緬甸的淪陷和滇緬公路的失守,中國通向世界的地面和海上通道被日本人完全切斷,唯一可以向中國運送物資的渠道是美國軍隊的印度駝峰空運航線。1944年,中美聯(lián)軍發(fā)起反攻,重新打通滇緬公路,開辟了一條從印度到達中國的地面運輸線。反攻隊伍的一部分是中國駐印軍的X部隊和緬甸北部史迪威將軍指揮的梅利爾飆襲隊(Merrill’sMarauders),另一部分是衛(wèi)立煌將軍率領的由七萬兩千人組成的Y部隊。他們由美國人訓練和裝備,并配有美國顧問、醫(yī)療人員、軍械人員、通訊人員和空中力量的支持。這支部隊越過怒江向西反攻,將日本人趕出云南西部邊境。本書講述的中國和美國軍人就是怒江戰(zhàn)役中的Y部隊成員,他們?yōu)榱斯餐哪繕硕⒓缱鲬?zhàn)。我有幸能在陣亡者名單的尋找中盡了一份綿薄之力,但更大的榮譽應歸功于那些參加戰(zhàn)役的中美軍人,而且兩國人民為了共同的目標也都做出了犧牲。追認那些在戰(zhàn)役中犧牲的美國軍人,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對于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zhàn)爭中幫助過他們的美國軍人的感激之情,這是那個特殊年代的重要友誼,也證明了中國人從來不會忘記朋友。讓人感到安慰的是,近年來,中國老兵也同樣得到了認可。中國人從來不忘記朋友的最好佐證是騰沖國殤墓園,一個美麗寧靜的地方,非常適合用來悼念在云南戰(zhàn)斗和犧牲的中美軍人。墓園的山上布滿了陣亡士兵的墓碑,紀念堂中列有為光復騰沖而陣亡的9000名中國士兵的名字。園中還為19位犧牲的美國軍人新建的墓碑,一座宏偉的中國遠征軍紀念塔矗立在小山頭上。所有這一切都表達了對參戰(zhàn)軍人的感謝,也提醒我們牢記戰(zhàn)爭所導致的巨大犧牲。值得欣慰的是,墓園管理得非常好,常有中國人到那里表達他們對陣亡軍人的深深敬意。中國著名的軍事家孫子認為,應該盡可能地避免戰(zhàn)爭,他說:“莫難于軍爭。”(意為:沒有比軍事戰(zhàn)斗更困難的事情了。)美國的威廉姆·舍曼(WilliamT.Sherman)將軍說得更簡潔:“戰(zhàn)爭即地獄。”弗雷德里克·豪(FredericHowe)寫道:“戰(zhàn)爭向人們索取的是奉獻,回報的卻只有痛苦。”的確,戰(zhàn)爭帶給我們的是巨大的損失和深深的哀傷,而這一切,唯有那些親歷戰(zhàn)場的軍人才能感同身受。每一場戰(zhàn)爭中,犧牲最多的是普通士兵,而他們與政治毫無關系。但是,在面對外部侵略的時候,為保護生命、文化和人民,雖有犧牲與損失,戰(zhàn)爭仍不能避免。本書告誡我們,中美兩國軍人為擊敗日本侵略軍竭盡全力,做出了巨大犧牲。中國軍人是為自己的祖國而戰(zhàn),前來援助的美國軍人為的是整個太平洋地區(qū)。無論如何,他們都是為了超越自我的理想而戰(zhàn)。今天,讓我們記住這些在戰(zhàn)爭中犧牲或幸存下來的軍人們,記住他們是為何而戰(zhàn),不要讓歷史忘記他們用生命做出的奉獻。讓先輩們點燃的友誼之火長存,讓戰(zhàn)爭年代建立起來的合作精神延續(xù)下去,讓中美兩國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友好關系永存!JohnEasterbrook(約翰·伊斯特布魯克)美國 加州薩拉脫加(約翰·伊斯特布魯克中校的父親、史迪威將軍的女婿當年在印度蘭姆伽訓練中國軍人)





上一本:純想 下一本:劉益善文集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怒江之役:CBI戰(zhàn)區(qū)往事的作者是孫敏江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