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舊時星


作者:劉克定     整理日期:2016-04-22 15:20:00

本書是“旅人蕉文叢”(《舊時星》《方寸天地》《談非常談》《繽紛的簫聲》《秋紅柿》《四弦琴》)中的一本,作者力圖用文學的筆觸,講述蘇曼殊和張資平的故事,并選編兩位的作品以饗讀者。 
本書簡介:
  本書內容分為“倏忽而逝的流星”“脫離軌道的星球”“管評二則”三塊,對蘇曼殊和張資平的身世和作品做了考證和選編,力圖用文學的筆觸,再現(xiàn)那個時代的歷史,因為他們的作品和遺箋太多,只能就收集得到的進行選編,約略作些介紹和注釋,以窺一斑。
  作者簡介:
  劉克定,湖南人,中國作協(xié)會員,資深新聞編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者。從事戲劇、詩歌、雜文、傳記寫作。創(chuàng)作的廣播劇有《星期三的紫羅蘭》《姑娘,望著我》(獲湖南廣播電視廳優(yōu)秀節(jié)目獎);文學作品有《響榻集》《辮子》《刻在記憶中的舊時童玩》《藏在成語中的古代兵器》《終有歸時節(jié)》《啞口而雄辯的沉思——黃藥眠評傳》《黃藥眠評傳》《勾欄七綴》《南風陌上》。其中,《終有歸時節(jié)》《啞口而雄辯的沉思——藥眠評傳》分別被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哈佛燕京圖書館收藏。
  目錄:
  001總序
  001自序
  倏忽而逝的流星
  003南社蘇曼殊
  057蘇曼殊作品選編
  057燕子龕隨筆
  071《拜倫詩選》自序
  072《文學因緣》序
  074耶婆提病中末公見示新作伏枕奉答兼呈曠處士
  075為玉鸞女弟繪扇
  075飲席贈歌者賈翰卿
  076柬法忍
  076南樓寺懷法忍葉葉
  076東行別仲兄
  077過若松町有感示仲兄001總序001自序倏忽而逝的流星003南社蘇曼殊057蘇曼殊作品選編057燕子龕隨筆071《拜倫詩選》自序072《文學因緣》序074耶婆提病中末公見示新作伏枕奉答兼呈曠處士075為玉鸞女弟繪扇075飲席贈歌者賈翰卿076柬法忍076南樓寺懷法忍葉葉076東行別仲兄077過若松町有感示仲兄077櫻花落078題畫078西湖韜光菴夜聞鵑聲簡劉三078寄廣州晦公079落日079題師梨集079題《拜倫集》080調箏人將行囑繪金粉江山圖題贈080寄調箏人081有懷082為調箏人繪像083蘇曼殊遺箋選編083與劉三書085與高天梅書086與高天梅柳亞子書087答瑪?shù)吕f湘處士書091與柳亞子馬君武書092與柳亞子書093與默君女士書093與葉楚傖柳亞子朱少屏書(一)094與葉楚傖柳亞子朱少屏書(二)095與邵元沖書095與鄧孟碩書096與鄭桐蓀柳亞子書097與劉半農(nóng)書脫離軌道的星球101創(chuàng)造社張資平 147張資平作品選編147梅嶺之春166木馬181張資平遺箋選編181與胡適書(一)182與胡適書(二)183我之聲明管評二則191關于蘇曼殊198關于張資平前言叢書總序:
  在醞釀組織出版這套叢書之時,我們取名為“旅人蕉文叢”,意在希望這套叢書像旅人蕉一樣,為在求知跋涉中的讀者,提供一片心靈遮風避雨的所在,奉獻一掬清香的生命之泉,充分釋放文學怡情悅性之效。于是,我邀集幾位作家、老友,向他們索閱樣稿,承蒙他們及時惠以支持,才得以完成這件有意思的事兒。
  所謂叢書,應該是“文以類聚”,但千人一面,就失之平俗,所選的六本書,力求風格各有側重,有說文談史,有雜文隨筆,有海外游蹤,也有國內見聞,更有歷史人物考證,長有韻味,短不谫陋,妙趣橫生,“五味雜陳”,實如嘗鼎一臠。
  顧農(nóng)說文談史,言近旨遠,所寫之文多為“自己讀書行路的收獲和感慨”,他用閑談式的隨筆,將可談與不可談之物之事一一呈現(xiàn),以饗讀者。朱大路用“一寸見方”之文,說文表意,唱好了屬于自己的“道場”,讓遺落在“夾縫”里的題材,經(jīng)過他的私人訂制,成為富有個性色彩的符號。
  三位女作家的散文,文筆清麗靈秀,情感細膩,別具一格。趙蘅用四弦之琴彈奏出人生歲月的豐富多彩,在記錄書寫生命故事之時,讓我們感悟生命傳承的意義,在追問“叢書總序:在醞釀組織出版這套叢書之時,我們取名為“旅人蕉文叢”,意在希望這套叢書像旅人蕉一樣,為在求知跋涉中的讀者,提供一片心靈遮風避雨的所在,奉獻一掬清香的生命之泉,充分釋放文學怡情悅性之效。于是,我邀集幾位作家、老友,向他們索閱樣稿,承蒙他們及時惠以支持,才得以完成這件有意思的事兒。所謂叢書,應該是“文以類聚”,但千人一面,就失之平俗,所選的六本書,力求風格各有側重,有說文談史,有雜文隨筆,有海外游蹤,也有國內見聞,更有歷史人物考證,長有韻味,短不谫陋,妙趣橫生,“五味雜陳”,實如嘗鼎一臠。顧農(nóng)說文談史,言近旨遠,所寫之文多為“自己讀書行路的收獲和感慨”,他用閑談式的隨筆,將可談與不可談之物之事一一呈現(xiàn),以饗讀者。朱大路用“一寸見方”之文,說文表意,唱好了屬于自己的“道場”,讓遺落在“夾縫”里的題材,經(jīng)過他的私人訂制,成為富有個性色彩的符號。三位女作家的散文,文筆清麗靈秀,情感細膩,別具一格。趙蘅用四弦之琴彈奏出人生歲月的豐富多彩,在記錄書寫生命故事之時,讓我們感悟生命傳承的意義,在追問“客從何處來”的過程中,翻看歷史,體悟親情。尤今用洞簫里流出的繽紛色彩將讀者帶進精神的伊甸園,將所見所聞所思形諸筆端,于輕松的述說中將生活給予我們的啟示和教誨娓娓道來。朵拉筆調清新活潑,灑脫的行文中蘊藏著對人生、世態(tài)的情感和見解,其自出機杼,獨樹一幟,這大概就是“六經(jīng)注我”的精神吧。在初冬季節(jié),讀著出版社寄來的書樣,感慨油然而生。讀一本好書,猶如拜訪一個高尚純潔的靈魂,與之作心靈的對話,從作家的喜怒哀樂,以及他的取材、他的角度、他的發(fā)現(xiàn),我看到他的快樂與痛苦,了解他的希望,我于是受到啟迪,得到智慧,懂得感恩,變得聰明。南方的冬季,不算太寒冷,找個僻靜處,帶上幾本書,在暖暖的陽光下,靜靜地、寂寂地讀起來,真有羲皇上人的感覺。借此機會,向叢書的作家、教授致以謝意,向出版社的編校人員致以敬意!但愿這套叢書,受到讀者的歡迎和喜愛,以它獨到的語言、深刻的哲理、簡樸的思想,哺育更多的心靈。 劉克定2015年11月27日自序:蘇曼殊和張資平,是同時代的兩位人物,也是文化歷史上兩顆曾經(jīng)閃耀的星星,也都同是廣東人,蘇曼殊是珠海人,張資平是梅縣人。本書書名叫“舊時星”,是說以前的星光,并非“陳舊”“過時”之意,誠如克羅齊所言,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人們只是用“此時”的歷史觀去闡釋過去的歷史。而我們今日的歷史觀念又如何?思想認識又如何?毋庸諱言,思想進步的歷程是艱難的,誰也不可以說已到了頭,誰也不可能說,歷史的東西,都是應該擯棄的。于是,應該糾正這樣的歷史觀:把一切不合理的東西劃入“舊”的范疇,而把“未來”的東西一概稱為合理的、正確的。鄭振鐸先生說:“荷馬的《伊利亞特》與《亞特賽》,莊周的《秋水》《天運》,屈原、宋玉的詞,莎士比亞的戲曲,陶潛、李白的詩,伊索、拉芳登(LaFontaine)的寓言,曹雪芹、托爾斯泰、莫泊桑、柴霍甫斯基的小說,幾曾因時代的變遷而喪失他們的真價的一絲一毫呢!‘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誰能辨得出他是二千余年前的人所說的話呢?‘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又有誰能辨得出不是千年后的讀者所想象而欲說出的話呢?所謂‘新’與‘舊’的話,并不用為評估文藝的本身的價值,乃用為指明文藝的正路的路牌。”那些“沉舟”“病樹”所給的教訓,則是不可趨步的前路,與“舊”和“新”是不同的兩碼事。新文化運動,反對古文,并不說古文即舊文,由此可見,“新”與“舊”的格格不入,指的只是法制和成規(guī),方向和道路,而不是文學的作品和思想。至于那些瞬間即逝的流星,也許已經(jīng)閃動了很多年,它要化變了,投向虛空,栩栩然,蘧蘧然,那一抹金色的生命之火,長留在人們的心間,是永遠美好的記憶,不會熄滅的。整理編寫蘇曼殊、張資平的身世,力圖用文學的筆觸,再現(xiàn)那個時代的歷史,因為他們的作品和遺箋太多,只能就收集得到的,約略作些介紹和注釋,以窺一斑,尚希讀者見諒。應該感謝南社研究者香港大學楊玉峰教授、徐州師范大學邵迎午教授、已故的《南社研究》《廣東南學》主編馬以君先生的幫助,使我得以在蘇曼殊研究中得到可貴的指導。還要鳴謝張資平研究者、作家、華南理工大學譚元亨教授和廣東客家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梅縣第十屆政協(xié)委員梁德新先生,為我提供了一些張資平的珍貴照片。對一切支持此書的編輯和讀者,感泐彌殷。





上一本:劉益善文集 下一本:空巢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舊時星的作者是劉克定,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