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歲月研磨的聲色


作者:呂欽文     整理日期:2016-01-09 15:01:14

東北文化現象的思考;近代文學情況梳理;
本書簡介:
  關注東北文化和文學研究的論文集。全書分為三個部分:**部分是東北文化散論,是著者1992年以來關于東北民俗、地域文化的論文匯編;第二部分是東北淪陷區(qū)文學情況梳理,大體講述了外來文學、鄉(xiāng)土文學和社團文學流派,重點關注了東北籍作家蕭紅的早期創(chuàng)作。第三部分是著者上個世紀80年代的對兩位東北作家的文學評論。
  作者簡介:
  呂欽文,男,研究員,中共黨員。做過教員、社會科學研究人員、機關干部。曾擔任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任吉林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已退休。曾出版散文集、理論與學術研究專著等。
  目錄:
  序要關注與研究東北文化1
  東北文化論說
  東北民俗文化:薪盡火傳、更新發(fā)展??
  —兼論知識分子在文化傳承中的歷史擔當2
  東北,以什么樣的文化形象走向世界9
  長春,東北亞現代文化名城
  —一個關于城市特色的話題14
  “引領”與“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的根本要求
  —關于東北文化的思考與建議18
  東北地域文化與區(qū)域經濟合作
  —關于東北文化的思考與建議22
  東北休閑文化的金木水火土27
  東北淪陷時期文學研究
  東北淪陷時期文學概述?34
  東北淪陷時期的外來文學43序要關注與研究東北文化1
  東北文化論說
  東北民俗文化:薪盡火傳、更新發(fā)展??
  —兼論知識分子在文化傳承中的歷史擔當2
  東北,以什么樣的文化形象走向世界9
  長春,東北亞現代文化名城
  —一個關于城市特色的話題14
  “引領”與“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的根本要求
  —關于東北文化的思考與建議18
  東北地域文化與區(qū)域經濟合作
  —關于東北文化的思考與建議22
  東北休閑文化的金木水火土27
  東北淪陷時期文學研究
  東北淪陷時期文學概述?34
  東北淪陷時期的外來文學43
  東北淪陷時期的鄉(xiāng)土文學53
  試論蕭紅早期創(chuàng)作的現實主義65
  東北淪陷時期的文學社團75
  東北淪陷時期文學大事記(1931年9月—1945年8月)99
  東北當代作家評論
  東北淪陷時期社會風貌的真實描繪
  ?—讀王汪中長篇小說札記126
  ?剛韌的力質樸的美
  ???—評李玲修的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137
  附錄
  ?略論魯迅《藥》的思想及其現實主義特色148
  ?走出“情”的誤區(qū)
  —關于國民現代化的社會倫理思考159前言要關注與研究東北文化序
  對東北文學、文化的真實描述與準確評價,是擺在社會科學研究者面前的一個值得注意的課題。
  20世紀80年代初,我剛到吉林省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學研究所工作時,和所里幾位同志一道承擔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六五重點課題《東北淪陷時期文學資料匯編》,開始研究和探索東北淪陷區(qū)文學。在接觸一些偽滿過來人和大量資料后,才知道那時真實的文學狀況文學史缺少表達,也與自己的想象完全不同,當時深感這項工作有還歷史本來面目和填補學術空白的意義。學界也對此予以關注和肯定:“把東北淪陷地區(qū)(即偽滿洲國)文學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來研究,對于不同文學思潮、流派的探討,對于中國現代文學與外國文學關系的研究等,都反映出視野的擴展和研究的深入。這些工作雖然只是開始,但對于為整個學科開辟新的道路、開創(chuàng)新的格局具有重大的科學探索價值。”(《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2-3)
  社會科學研究工作是艱難辛苦的,特別是要耐得住清冷和寂寞;但社會科學研究也是快樂充實的,充滿壓力和自我挑戰(zhàn)。由于很快我工作崗位發(fā)生變化,專職變成兼職,雙重的要關注與研究東北文化序
  對東北文學、文化的真實描述與準確評價,是擺在社會科學研究者面前的一個值得注意的課題。
  20世紀80年代初,我剛到吉林省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學研究所工作時,和所里幾位同志一道承擔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六五重點課題《東北淪陷時期文學資料匯編》,開始研究和探索東北淪陷區(qū)文學。在接觸一些偽滿過來人和大量資料后,才知道那時真實的文學狀況文學史缺少表達,也與自己的想象完全不同,當時深感這項工作有還歷史本來面目和填補學術空白的意義。學界也對此予以關注和肯定:“把東北淪陷地區(qū)(即偽滿洲國)文學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來研究,對于不同文學思潮、流派的探討,對于中國現代文學與外國文學關系的研究等,都反映出視野的擴展和研究的深入。這些工作雖然只是開始,但對于為整個學科開辟新的道路、開創(chuàng)新的格局具有重大的科學探索價值!保ā吨袊F代文學研究叢刊》1982-3)
  社會科學研究工作是艱難辛苦的,特別是要耐得住清冷和寂寞;但社會科學研究也是快樂充實的,充滿壓力和自我挑戰(zhàn)。由于很快我工作崗位發(fā)生變化,專職變成兼職,雙重的責任更要承受雙重的勞累,有苦衷,有遺憾,也有錘煉和促進,我珍重并懷念那一段時光。
  幾十年過去,也許是那時奠定了關注東北文化的興趣,所以,不管工作如何變動,我總是思索并陸續(xù)寫出一些這方面的文章。這種業(yè)余性的活動常常使我覺得底氣不足,因為查找、積累資料多有繁難,對學界的研究狀況也缺乏全面的了解。
  后來,我就走捷徑地尋找一些專題,集中精力地寫一些有關東北文化的隨感性文章。這雖價值有限,但也有助于開闊視野,能從多角度多側面思考學術與文化,提高思想深度和研究動力。一個人對于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如果當作職業(yè)來做,他可能很稱職、很敬業(yè);如果當成事業(yè)來追求,他可能很有進步、很有成績;如果作為學業(yè)來探索、鉆研,他就可能很有發(fā)展、很有創(chuàng)造。我雖然離開了社科院,但自己做什么工作都愿意思考、都要認真研究的習性,是社科院給予我的,我永遠心存感激。
  時間過去30多年了,在各行各業(yè)都有飛躍發(fā)展的今天,我遺憾地發(fā)現對東北文化與歷史的研究仍然邁步不大,缺少深入、全面的研究成果。雖然人們的研究手段、方式及工具已有飛速變化,但對于地域歷史文化的探究仍然艱難和滯后。如果說*初研究東北淪陷時期文學還有描畫歷史真實圖景的想望,那么,今日的探索就已經深入、寬泛得多了。例如地區(qū)文化發(fā)展的走向與脈絡、經濟發(fā)展的文化基礎與支撐、地區(qū)國民性的歷史淵源、城市精神的文化根由,等等。但時至今日,也許是孤陋寡聞,我還很少看到學理堅實、觀點明晰、資料翔實、見解卓越的此類著述與成果。某一方面的專史論著是有的,但視野開闊的深層次、全景式的研究業(yè)績還難以稱道。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愿意把自己的一點陳文舊作匯集起來,不揣淺陋,給研究者提供一些資料與線索,甚至批評質疑的對象與抓手,熱望對東北文化傾注心血,花費力量的有心人,投入到對東北文化與歷史的研究中來。
  東北文化情狀與經濟發(fā)展現實有點不協(xié)調,作為新中國的老工業(yè)基地,東北地區(qū)的城市化程度比較高,但卻仍舊跳不出農業(yè)文化的環(huán)境與氛圍。不僅人的觀念與改革開放大潮不相適應,而且與工業(yè)文明相匹配的現代文明的建樹也非常薄弱。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的口號已響了多時,但頑固的“東北現象”仍根深蒂固。如今媒體上披露東北人才大量外流,年輕人已不肯留在這里,冰冷的數字說明什么?地域文化時代感、感召力的缺失亦不能不說是其中一個內在原因。
  文化研究工作逐熱避冷的功利性現象是存在的,而目光短視的實用主義的“炒作”文化也讓人憂慮。有的省、市、縣從“業(yè)績”的廣告效應出發(fā),常任意編造“歷史”,承接所謂傳統(tǒng),回避文化的真實性,虛構狹小地域的特點。還有把文化簡單視為孤立的幾個文人、幾部作品,割裂歷史、隨意拔高的做法都讓人難以首肯。“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對于在經濟、社會、地理、歷史、文化、風俗都異常緊密關聯的東北地區(qū),即使作為整體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地方文化的真實背景也亟待產生有價值的對歷史負責的研究成果。
  人們常常重復文化“越是地方的,才越是世界的”一類的話,在世界多元文化呈現的今天,東北文化的某種“冷”與“淡”,歷史傳統(tǒng)的表達“亂”與“隔”,文化歷史著述的“少”與“澀”,令人焦慮,引人深思:到底應該如何真實而深刻地概括和展示這廣大空間、悠久歷史、眾多人群文化存在的特色與風貌?
  我對此充滿期待與熱望,也愿意為之盡綿薄之力。
  呂欽文
  2015年9月1.眾所周知,民俗文化歷史悠久,積淀厚重,以其鮮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民間性,成為一個地區(qū)文化的基因、血脈和歷史“活化石”。挖掘、保護、開發(fā)這一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對于豐富一個地區(qū)歷史文化的內涵,創(chuàng)造特有的地域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品位和影響力,推動文化產業(yè)、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都有重要的意義。
  2.不難看到,當市場經濟進入具有深厚的歷史傳統(tǒng)和文化積淀的中國社會時,不僅舊的經濟體制必然要對此做出反應,而且沉積與固化的與舊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觀念文化形態(tài)也不可避免地要引起震蕩。即新的經濟體制與原有的文化結構、文明內涵之間或者發(fā)生沖突、碰撞、排斥,或者發(fā)生交融、匯流、認同等種種作用。于是,在這一過程中,文化可能成為經濟的阻力,也可能成為經濟的助力。因此,市場經濟的建立,不僅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和條件,更需要文化的空氣與土壤。
  3.我們在編纂《東北淪陷時期文學資料匯編》一書過程中,比較廣泛地涉獵了有關資料,清楚地看到,在淪陷時期既有侵略者及其追隨者扶植的法西斯文學,又有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文學,也有在黨的領導和影響下發(fā)展起來的抗日愛國的進步文學。它們如同時代的晴雨表,從一個側面深刻而敏感地反映著當時尖銳復雜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堅持從事實出發(fā),深入探索、研究東北淪陷時期的文學,對于認識和了解侵略者及其追隨者的罪惡本質和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的歷史風貌,全面開展現代文學的研究,特別是探討殖民地文學的特點,無論從文學還是歷史角度來說,都是大有裨益的。
  3.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之后,日本帝國主義為加緊實現滅亡中國、稱霸亞洲的狂妄野心,迫切需要把思想文化法西斯化,使之與軍事侵略、經濟掠奪相適應。為扭轉東北淪陷區(qū)的文學藝術“尚在水準以下之跛行狀態(tài)”,日偽政權精心炮制的《藝文指導要綱》(以下簡稱《要綱》),于1941年3月23日出爐!耙V”被宣稱為“劃期的文化指導政策”,實際上是一個強化殖民主義思想,實行文化專制,更加兇惡地鎮(zhèn)壓抗日愛國進步文藝活動的反動綱領。
  4.如前所述,在五光十色、性質各異的外來文學中,淪陷區(qū)的許多作者,對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和蘇聯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尤為重視,幾乎表現出一種特殊的關注和迫切的需求。這當然不能簡單歸結于個人的情趣與偏愛,而是因而俄蘇文學本身所具有的特點,更能切合處于淪陷當中的文學作者—特別是愛國進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藝術實踐,產生強烈的共鳴和深刻的影響。
  5.國民現代化就是要把人作為社會生活的主體,在社會現代化的過程中不斷地再塑造,再提高,使之具備與現代化相適應的現代素質。而人的感情世界以及對感情的把握、運用,作為人格基本框架的重要內容,對于人的社會心理、精神狀態(tài)、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趨向關系甚大,直接影響著國民現代素質的形成。





上一本:詩界革命:中國現代新詩的萌蘗 下一本:季羨林代表作系列:清華園日記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歲月研磨的聲色的作者是呂欽文,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