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爾克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詩人之一,達到了德語詩歌的**成就,影響了從馮至到北島的整整幾代中國詩人。 ●《杜伊諾哀歌》是里爾克詩歌創(chuàng)作的**,處理了生存與死亡、人性與神性等重大題材,代表了人類理解世界的深度。 ●譯者林克積數(shù)十年之功翻譯,并輯錄了關于《杜伊諾哀歌》的重要研究文章,堪稱全面、權威的闡釋和解讀。 ●“究竟有誰在天使的陣營傾聽,倘若我呼喚?/甚至設想,一位天使突然攫住我的心:/他更強悍的存在令我暈厥……”——《杜伊諾哀歌》 本書簡介: 《杜伊諾哀歌》堪稱里爾克詩歌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詩人也藉此完成了自己的寫作使命。第一首哀歌1912年起稿于杜伊諾城堡,經(jīng)歷長久的等待之后,在1922年的穆佐城堡,里爾克于八天之內(nèi)完成了整部詩集。十首哀歌構成了一個整體,直觀合而為一的生與死。詩人本人稱《杜伊諾哀歌》是“奇跡”和“恩典”。 作者簡介: 里爾克(R.M.Rilke,1875—1926),奧地利詩人,20世紀最偉大的德語詩人。他創(chuàng)造了現(xiàn)代詩歌藝術的巔峰,通過譯介影響了中國整整幾代詩人。代表作為《杜伊諾哀歌》和《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詩》。 目錄: 杜伊諾哀歌 哀歌之一_3 哀歌之二_9 哀歌之三_14 哀歌之四_20 哀歌之五_25 哀歌之六_32 哀歌之七_35 哀歌之八_41 哀歌之九_46 哀歌之十_51 附錄 里爾克書信四封_61 《杜伊諾哀歌》概述_74杜伊諾哀歌 哀歌之一_3 哀歌之二_9 哀歌之三_14 哀歌之四_20 哀歌之五_25 哀歌之六_32 哀歌之七_35 哀歌之八_41 哀歌之九_46 哀歌之十_51 附錄 里爾克書信四封_61 《杜伊諾哀歌》概述_74 《杜伊諾哀歌》中的天使概念_78 里爾克的宗教觀_106 里爾克是世界上最柔美、精神最充溢的人。 ——瓦萊里 上帝本身一直是里爾克詩歌的對象,并且影響他對自己內(nèi)心最隱秘的存在的態(tài)度,上帝是終極的也是匿名的,超越了所有自我意識的界限。 ——莎樂美 里爾克的世界使我感到親切,正因為苦難的中國需要那種精神。 ——馮至 里爾克是世界上最柔美、精神最充溢的人。 ——瓦萊里 上帝本身一直是里爾克詩歌的對象,并且影響他對自己內(nèi)心最隱秘的存在的態(tài)度,上帝是終極的也是匿名的,超越了所有自我意識的界限。 ——莎樂美 里爾克的世界使我感到親切,正因為苦難的中國需要那種精神。 ——馮至 里爾克堪稱中國新詩中歷久不衰的神話。無論是在30、40年代,還是在現(xiàn)時,對中國詩人來說,他都是一位令人著魔的偉大詩人,一位風格卓越、技藝嫻熟、情感優(yōu)美的現(xiàn)代詩歌大師。 ——臧棣 奇跡。恩典!磺性趲滋熘畠(nèi)。那是一場颶風,就像當年在杜伊諾:我身體的一切,纖維、組織、骨架都喀嚓裂縫了,彎曲了。壓根沒想到飲食。 ——里爾克 哀歌之一 究竟有誰在天使的陣營傾聽,倘若我呼喚? 甚至設想,一位天使突然攫住我的心: 他更強悍的存在令我暈厥,因為美無非是 可怕之物的開端,我們尚可承受, 我們?nèi)绱诵蕾p它,因為它泰然自若, 不屑于毀滅我們。每一位天使都是可怕的。 所以我抑制自己,咽下陰暗悲泣的召喚。 啊,我們究竟能夠求靠誰?天使不行, 人也不行,機靈的動物已經(jīng)察覺, 在這個被人闡釋的世界,我們的棲居 不太可靠。也許有一棵樹為我們留在山坡, 我們每天看見它;昨天的街道 為我們留駐,一個習慣培養(yǎng)成忠誠, 它喜歡我們這里,于是留下來不曾離去。 哦,還有黑夜,黑夜,當攜滿宇宙空間的風 耗蝕著我們的臉龐——,夜豈不留駐人寰, 讓人渴望,又令人略感失望, 哪一顆心不是艱難地面臨它。戀人會輕松一些? 啊,他們不過相互掩蔽他們的命運。 你難道還不相信?那就從懷中拋出虛空, 拋向我們呼吸的空間;或許飛鳥 以更內(nèi)向的飛翔感覺到更遼闊的天空。 是的,春天大概需要你。某些星辰 大概要求你察覺它們。從逝去的事物 曾經(jīng)涌起一朵波浪,或者當你路過 敞開的窗門,一陣琴聲悠悠傳來。 這一切皆是使命。但你是否完成? 你不是始終分心于期望,仿佛一切 向你預示了一個愛人的來臨? (你讓她何處藏身,既然偉大而陌生的思想 在你身上進進出出,時常留在夜里。) 倘若渴望愛情,你就歌唱戀人吧! 她們聞名的情感遠未達到不朽。 那些被遺棄的戀人,你幾乎妒忌她們, 似乎她們比被滿足者愛得更深。 始終重新開始不可企及的贊美吧; 你想:英雄與世長存,縱使毀滅 也只是他存在的憑借:最終的誕生。 衰竭的大自然卻將戀人收回自身, 仿佛沒有力量,再次完成這種業(yè)績。 你對加斯帕拉斯坦帕究竟有過 足夠的思考嗎,以這個戀人為典范, 某個少女也會因愛人的離去 有此感覺:我可能像她那樣? 難道這些最古老的痛苦竟不能 讓我們開竅?難道這個時刻依然遙遠, 我們在相愛中相互解放,震顫地經(jīng)受: 就像箭經(jīng)受弦,以便滿蓄的離弦之箭 比自身更多地存在。因為留駐毫無指望。 聲音,聲音。聽呀,我的心, 這種傾聽非圣者莫屬:強大的呼聲 從大地抬起他們;可他們繼續(xù)跪著, 不可思議,他們不曾留心于此: 他們就這樣傾聽。這絕不是說, 你能承受上帝的聲音。但傾聽吹拂之物吧, 不絕如縷的信息產(chǎn)生于寂靜。 此刻,它從那些年輕的死者向你傳來。 不管你走進哪座教堂,在那不勒斯, 在羅馬,他們的命運不曾向你靜靜訴說? 或者一段碑文對你有所寄托, 你覺得崇高,譬如在圣瑪利亞福莫薩 剛剛見到的墓碑。他們有何企求? 我應當輕輕抹去這不合理的假象, 有些時候,它稍稍妨礙了 他們的靈魂的純粹運動。 誠然這很奇異,不再棲居于大地, 不再練習幾乎學成的風俗,不再賦予 玫瑰,以及其他獨特允諾的事物 人類未來的意義;不再是人們從前所是, 在無限恐懼的手掌之中;甚至拋棄 自己的姓名,像拋棄一個破爛的玩具。 這很奇異,不再寄予期望。這很奇異, 目睹一切相關的事物在空間 如此松散地漂浮。死之存在是艱難的, 猶須太多彌補,以致人們漸漸感覺到 一絲永恒!墒且磺猩 犯有同樣的錯誤,他們太嚴于區(qū)分。 據(jù)說天使常常不知道,他們行走在 生者之間,抑或在死者之間。 永恒的潮流始終席卷著一切在者 穿越兩個領域,并在其間湮沒它們。 那些早早離去的人終歸不再需要我們, 人們輕柔地斷離塵世,就像人們 平和地脫離母親的乳房。可是我們, 我們需要如此偉大的秘密,極樂的進步 常常發(fā)源于我們的悲哀——沒有他們 我們能夠存在嗎?這個神話并非無益: 在利諾斯的哀悼聲中,第一聲無畏的音樂 曾經(jīng)穿透枯萎的僵化;在被震驚的空間—— 一位酷似神的少年突然永遠離它而去, 虛空第一次陷入震蕩,一直到今天 那種震蕩仍在吸引、慰藉和幫助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