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簡介: 魯迅的才華最光輝、最輝煌的表現(xiàn)是在《野草》,可惜《野草》只有一部。 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魯迅雜文,但當你想尋找另一種思路,有突破自己的內(nèi)在欲求,就能從魯迅雜文里得到啟示和力量。 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不僅是學術(shù)大家,更是多年關(guān)懷青年成長的社會活動家。《和錢理群一起閱讀魯迅》是他近兩年與青年一起讀《野草》、魯迅雜文的講稿,也是他決定“告別學術(shù)界”“告別青年”后的第一本著作。在這本書中,不僅有他多年閱讀魯迅的心得,更可見其對當今社會的觀察和對當代青年的期望。 作者簡介: 錢理群,一生裁為四截。前二十一年,算是入世前的準備,1939年出生重慶,在南京讀小學、中學,在北京大學親歷反右運動;中間十八年,在邊遠地區(qū)貴州安順小城中等專業(yè)學校教書,在社會底層經(jīng)歷了大饑荒和文化大革命;1978年重返北京,與北京大學青年學生、同代友人一起,風風雨雨二十四個春秋,并寫有多部研究周氏兄弟和現(xiàn)代知識分子精神史的著作;2002年退休后五年,又回歸中學和貴州,關(guān)注語文教育、西部農(nóng)村教育、地方文化研究和青年志愿者運動,同時從事現(xiàn)代民間思想史研究。七十五年的生命,和兩個空間——貴州與北大,一個群體——中國的年輕人,建立了血肉的聯(lián)系,其主要連接紐帶,則是魯迅。 目錄: 出版說明 上編共讀魯迅《野草》 一魯迅的精神歷險和語言歷險 ——魯迅寫作《野草》的思想背景和心理背景 二《野草》:以生命創(chuàng)作,以生命閱讀 ——《野草》在魯迅生命中的位置 三黑暗的孤獨 ——細讀《影的告別》和《希望》 四魯迅的精神夢境 ——細讀《墓碣文》《頹敗線的顫動》和《題辭》 五魯迅哲學中的絕望和反抗 ——從縱橫兩個維度解讀生存困境和魯迅哲學 六新的絕望與新的出路 七關(guān)于魯迅的問答 附錄推薦閱讀——《野草》出版說明 上編 共讀魯迅《野草》 一 魯迅的精神歷險和語言歷險 ——魯迅寫作《野草》的思想背景和心理背景 二 《野草》:以生命創(chuàng)作,以生命閱讀 ——《野草》在魯迅生命中的位置 三 黑暗的孤獨 ——細讀《影的告別》和《希望》 四 魯迅的精神夢境 ——細讀《墓碣文》《頹敗線的顫動》和《題辭》 五 魯迅哲學中的絕望和反抗 ——從縱橫兩個維度解讀生存困境和魯迅哲學 六 新的絕望與新的出路 七 關(guān)于魯迅的問答 附錄 推薦閱讀——《野草》 題辭 秋夜 影的告別 求乞者 我的失戀 復仇 復仇(其二) 希望 雪 風箏 好的故事 過客 死火 狗的駁詰 失掉的好地獄 墓碣文 頹敗線的顫動 立論 死后 這樣的戰(zhàn)士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臘葉 淡淡的血痕中 一覺 《野草》英文譯本序 下編 共讀魯迅雜文 一 魯迅雜文類型化寫作所具有的超越性 二 魯迅的雜文思維 三 魯迅雜文表達的特點 附錄 推薦閱讀——雜文二十篇 論“他媽的!” 智識即罪惡 論辯的魂靈 犧牲謨 夏三蟲 小雜感 宣傳與做戲 由中國女人的腳,推定中國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 搗鬼心傳 文學上的折扣 現(xiàn)代史 推背圖 《殺錯了人》異議 夜頌 推 晨涼漫記 爬和撞 “滑稽”例解 安貧樂道法 半夏小集 后記一魯迅的精神歷險和語言歷險——魯迅寫作《野草》的思想背景和心理背景 對目前閱讀狀態(tài)的兩個憂慮 今天來跟大家一起讀魯迅,是為了表示對“同道讀書會”開展“經(jīng)典閱讀”活動的支持。在今天這樣一個網(wǎng)絡(luò)時代,強調(diào)經(jīng)典的閱讀有很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對現(xiàn)在的閱讀狀態(tài)有兩個憂慮:一個憂慮是大家不讀書,另一個憂慮是即使讀書也只是網(wǎng)絡(luò)閱讀。網(wǎng)絡(luò)閱讀有它的優(yōu)越性,我稱之為“短平快”,在信息爆炸的當下時代,可以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輕松的方式取得盡可能多的信息,這當然有很大意義。但網(wǎng)絡(luò)閱讀有兩個問題:一是缺乏深度,會導致人的精神的平庸化;二是由于網(wǎng)絡(luò)閱讀是群體性的,缺乏個體性或個人性的閱讀,容易被潮流和時髦所裹挾,這就需要經(jīng)典閱讀。經(jīng)典閱讀的最大特點就是它是一種深度閱讀,而且是很個人化、個性化的閱讀。今天我來講《野草》,就是想通過對《野草》的閱讀,來幫助大家理解經(jīng)典閱讀的特點、意義和價值。 我的介紹分三部分:一是談?wù)劇兑安荨穼懽鞯南嚓P(guān)背景,二是文本的細讀,三是要講講我自己對于《野草》中的“魯迅哲學”的一些理解和發(fā)揮。我首先講第一部分,介紹一下魯迅寫作《野草》的背景。我們講背景一般都是指政治背景和社會背景,其實還有很重要的思想背景和心理背景。今天我著重講講魯迅寫《野草》的思想背景和心理背景。 魯迅的兩次沉默期 魯迅的研究者注意到魯迅《野草》的第一篇文章寫在1924年9月,最后一篇寫在1927年。也就是說《野草》的寫作時間主要集中在1924、1925和1926年這幾年。研究者們又注意到在開始寫作《野草》之前的1923年,魯迅沉默了一年,那一年他寫的東西很少,這就是魯迅的第二個沉默期。魯迅的一生有兩次沉默期:第一次是晚清民初時期1908--1918年之間的十年。這十年是魯迅思想最苦悶的時期,因為他正經(jīng)歷著中國社會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走到了盡頭的階段,如何有一個新的開始,他感到極大的困惑。在這十年的沉默里,魯迅做了兩件事:一是沉人民間,一是沉入古代,把生命沉潛到中國傳統(tǒng)與民間社會的深處,尋找新出路。然后就有了五四運動時期的爆發(fā),這既是思想的爆發(fā),也是文學的爆發(fā)。第二次大概發(fā)生在1921年前后,這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期《新青年》發(fā)生分化的時期,正如魯迅所說:“《新青年》的團體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前進,我又經(jīng)驗了一回同一戰(zhàn)陣中的伙伴還是會這么變化,并且落得一個‘作家’的頭銜,依然在沙漠中走來走去!边@是一次對啟蒙主義的大絕望。 魯迅的精神歷險:把啟蒙的外部危機轉(zhuǎn)化為自己生命的內(nèi)部危機 但魯迅的特點是,他沒有把自己所面臨的知識分子的生存困境簡單歸結(jié)于外部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相反地,他把所有外界的問題都轉(zhuǎn)化為自我生命的問題,他把啟蒙的外部危機轉(zhuǎn)化為自身的內(nèi)部危機。如果說第一次沉默期是魯迅沉人民間、沉入占代的十年,那么在第二次沉默期,他則把困惑或絕望沉人到自己生命的最深處,進行自我拷問。因此,整部《野草》就是一次魯迅自我生命的追問過程,這里有希望與絕望的糾纏,光明與黑暗之間的徘徊,生和死的抉擇,直抵死亡的追問,向死而后生。他的自我生命也因此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廣度和力度,最后一切都轉(zhuǎn)化為文學的新創(chuàng)造。此后,魯迅最后十年以雜文寫作為主體的文學創(chuàng)作,是他的生命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第二個高峰。我們可以看到,魯迅的《野草》就是以文學的形式,表達堪稱現(xiàn)代中國最深刻的生命體驗,承擔著中國社會在轉(zhuǎn)型時期的全部艱難與痛苦,這是一個方面。 P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