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林清玄作品:不戀過往不負(fù)流年


作者:林清玄     整理日期:2015-11-05 11:00:35

“當(dāng)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不戀過往不負(fù)流年》林清玄*純真、*感人的精心之作
  用一顆寬容靜美的心,細(xì)細(xì)品味生命的真諦
  《不戀過往不負(fù)流年》世事紛擾,靜聽心語;
  《不戀過往不負(fù)流年》禪意美文,點(diǎn)燃心燈。
  作者在《不戀過往不負(fù)流年》一書中告訴我們,一個人要保有一些澄明與寬容的心情,來觀照世間的現(xiàn)象,并且保持活力,充滿熱能與夢想,去觸及那更高的**;再以高度的智慧,避免一切偶然與必然的災(zāi)難。
  
本書簡介:
  本書是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的一本哲理散文集,共收錄三十篇散文。他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國臺灣、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及新加坡等地選入中小學(xué)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xué)國文選,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本書中作者用悲天憫人的情懷,抒發(fā)了對生命的理解及感悟,構(gòu)建了一個和諧優(yōu)美的人文社會,帶給讀者無盡的哲學(xué)思考及生活品悟。讓我們跟隨“人淡如菊,文美如禪”的林清玄,用一顆平淡靜美的心,感悟世間萬物,品讀人間百態(tài),讓情感在恬靜平和的文字中靜靜流淌,讓心靈在清新淡雅的文字中深深浸潤,讓思緒在飄逸唯美的文字中徐徐飄遠(yuǎn)……
  作者簡介:
  林清玄,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中國臺灣省高雄人。畢業(yè)于中國臺灣世界新聞?茖W(xué)校,二十歲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蓮花開落》,正式走上散文創(chuàng)作的道路。他被譽(yù)為“當(dāng)代散文八大家”之一。后出版的“菩提”系列被推選為當(dāng)代頗具影響力的圖書。主要作品集有:《冷月鐘笛》《溫一壺月光下酒》《鴛鴦香爐》《在夢的遠(yuǎn)方》《在云上》等。
  目錄:
  序言保持活力,充滿熱能
  月光少年
  快樂真平等
  山水有情,人文有憾
  心靈的高點(diǎn)
  美麗與正義
  云與彩虹的故鄉(xiāng)
  童話余音
  真情最感人
  新年新心新歡喜
  長命菜
  青天癥候群
  蓋世神功
  最好的范本
  觀大人,則藐之序言保持活力,充滿熱能
  月光少年
  快樂真平等
  山水有情,人文有憾
  心靈的高點(diǎn)
  美麗與正義
  云與彩虹的故鄉(xiāng)
  童話余音
  真情最感人
  新年新心新歡喜
  長命菜
  青天癥候群
  蓋世神功
  最好的范本
  觀大人,則藐之
  熱氣球上升
  為陌生人落淚
  心內(nèi)的門窗
  早晨公園的標(biāo)準(zhǔn)舞
  推倒雷峰塔
  想象的空間
  人道精神的呼喚
  選舉專家
  成年人的事
  一個愛心的約定
  末日的狂歌
  綠手指與綠拇指
  流行文化的悲哀
  救心和救腦
  為教育改革鼓掌
  全方位的生命之愛
  后記月光少年
  【在這溫柔的月光下,
  我們能給少年什么樣的愛?
  在無邊的黑夜,隱身于月光的少年,
  又有什么樣的夢想與將來?
  失去遠(yuǎn)大夢想的少年,
  又和植物人有什么不同呢?】
  從中華路走到漢口街的“臺映試片室”時,發(fā)現(xiàn)西門町在這二十年來的變化實(shí)在很大,許多廣告牌和街道雖然是原來的樣子,卻有一種陌生之感。
  與從前的繁華相比,西門町有點(diǎn)像遲暮的美人,白天已經(jīng)掩飾不住皺紋,只有到了晚上,才勉強(qiáng)振作精神,濃濃梳妝,然后走出一個徐娘來。
  西門町有點(diǎn)老了,作為一個城市的老城區(qū),這是無可奈何的事,城市本來就是不斷地變遷和移動的,就像有一個出租車司機(jī)告訴我:“誰能想到從前到處是稻田和墳?zāi)沟牡胤,現(xiàn)在叫作‘信義計劃區(qū)’呢?誰又會想到從前在偏遠(yuǎn)郊區(qū)的民權(quán)東路殯儀館,現(xiàn)在正好在臺北市的市中心呢?”
  西門町只是愈移愈偏遠(yuǎn)了。
  那就像,我們心中關(guān)于西門町的記憶,也是一天一天地在變遠(yuǎn),因?yàn)樯緛硪彩遣粩嘧冞w和移動的。
  要到“臺映試片室”時,使我想起年少時代對一切的藝術(shù)都是那么狂熱,把每個月幾乎連分毫都難以移動的生活費(fèi),挪出一部分去看電影、看表演、買書。
  后來覺得太奢侈了,到處打聽怎么樣可以免費(fèi)接觸到藝術(shù),例如不買書,到圖書館去借書;例如不買票,打聽舞蹈、戲劇彩排的時間去看表演;例如打聽各家試片室的放片時間,去看第一手的電影。例如萬不得已買票看表演,總買最便宜的票去坐前排的空位,后來我才知道凡是表演,前面一排的位置會留給大官,十排、十二排則留給媒體和貴賓,我很慶幸許多大官和記者沒有時間去看表演。
  “臺映試片室”是我在學(xué)生時代常去看試片的地方,通常試片都會有更詳細(xì)的影片資料,甚至偶爾還有飲料和點(diǎn)心招待。使得沒有錢看電影的我,留下許多溫馨美好的回憶,我雖然不經(jīng)常去看電影,但只要是好電影,總會想辦法寫影評來回饋招待我的影片公司。
  非常諷刺的是,在我從事傳播工作以后,每星期都有人招待我看表演、看電影,而我通常沒有時間去看,這時我就會期望,有一個隱在角落不知名的少年,會去坐那一個為我而空下來的位子。
  我今天到這隨著西門町老去而舊了很多的“臺映試片室”,是來看我在世新電影科的同學(xué)余為彥導(dǎo)演的新片《月光少年》。余為彥是我的同學(xué)中,少數(shù)真正對電影有熱情的人,在電影圈打滾了十幾年,始終堅持理想,從他參與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和他導(dǎo)演的《童黨萬歲》看來,他對電影創(chuàng)作實(shí)在有異于常人的信念。
  到了《月光少年》,他關(guān)注了植物人靈魂的問題,他關(guān)心著一個少年的幽微夢想,他對電影形式的創(chuàng)新與電影藝術(shù)的信念,都使我有著感動之情——在這溫柔的月光下,我們能給少年什么樣的愛呢?在無邊的黑夜,隱身于月光的少年,又有什么樣的夢想與將來呢?
  失去遠(yuǎn)大夢想的少年,又和植物人有什么不同呢?
  臺灣電影界最令人期待的地方,正是有一些電影的終極分子,他們對電影的人文、藝術(shù)、理想,始終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并且努力實(shí)踐。
  走出“臺映”,臺北正午的悶熱,使我感覺一種如夢的氣氛,想起從前和一些熱愛電影的朋友,在月光下的院子辯論電影的情景。
  從前那種非常人文、非常藝術(shù)、非常純粹、非常理想的少年情境已經(jīng)回不去了,這倒使我有點(diǎn)慚愧起來。
  正像我們走進(jìn)西門町,又走出西門町;我們走進(jìn)某一夜的月光,又走出來,人生的經(jīng)驗(yàn)亦然,生命是不斷在變遷和移動的。
  而,月光,每一夜的月光都相似,每一片月光卻又那樣不同!
  快樂真平等
  【不幸福,斯無禍;
  不患得,斯無失。
  不求榮,斯無辱;
  不干譽(yù),斯無毀。】
  一個社團(tuán)來請我演講,令我感到意外的是,這社團(tuán)參加的人至少都擁有上億的財富。
  我從來沒有為這么有身價的人演講過,便詢問來聯(lián)絡(luò)的人:“這些有財富的人要知道什么呢?”
  “因?yàn)樗麄儞碛刑嗟呢敻,有一些人已?jīng)失去快樂的能力!”
  “怎么會呢?有錢不是很好的事嗎?”我感到疑惑,可能是我從未想象有那么多財富,因而無從理解。
  “會呀!一般人如果多賺一萬元會快樂,對有十億財產(chǎn)的人,多賺一百萬也不及那樣快樂。有錢人吃也不快樂,因?yàn)槭裁炊汲赃^了,不覺得有什么特別好吃。穿也不快樂,買昂貴衣服太簡單,不覺得穿新衣值得驚喜。甚至買汽車、買房子、買古董都是舉手之勞,也沒有喜樂了。錢到最后只是一串?dāng)?shù)字,已經(jīng)引不起任何的心跳了!
  不只如此,這位有錢人的秘書表示,富有的人由于長時間的養(yǎng)尊處優(yōu),吃過于精致的食物,缺乏體力的勞動,健康普遍都亮起黃燈和紅燈,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者比比皆是。
  他說:“林先生,到底有什么方法可以讓有錢的人也得到快樂,擁有健康的身心呢?”
  這倒使我困惑了,這世界上似乎有許多的藥方,以及祖?zhèn)鞯拿胤剑瑓s沒有一種是來治愈不快樂的,如果有人發(fā)明了這種秘方,他可能很快變成富有的人,連自己都會因財富而失去快樂的能力了。
  我時常覺得,這世界在最究竟的根源一定是非常公平的,這不只是由于佛教的因果觀點(diǎn),而是一個人在一生中所能享有的福氣有限,一旦在某方面有所得,在另一方面必然會有所失。雖然一個人也可能又有財富,又有權(quán)勢,又有名聲,又有健康,又有嬌妻美眷,又能快樂無憂,但這種人千萬不得一,大部分人都是站在翹翹板上,一邊上來,另一邊就下去了。
  對于富人的問題,宋代思想家林逋在《省心錄》中說:“安樂有致死之道,憂患為養(yǎng)生之本!庇终f:“心可逸,形不可不勞;道可樂,身不可不憂。”意思是在生活上適度地欠缺,其實(shí)是好的,適度地勞動或憂患,不僅對人的身心有益,也才能體會到幸福的可貴!蹲髠鳌防镎f得更清楚:“善人富謂之賞,淫人富謂之殃!保ê蜕魄鍍舻娜烁挥辛耍巧咸斓莫勝p;縱欲淫邪的人富有了,正是災(zāi)禍的開始。)
  清朝的魏源在《默觚下》中說:“不幸福,斯無禍;不患得,斯無失;不求榮,斯無辱;不干譽(yù),斯無毀!睂Φ檬c代價的關(guān)系說得真好。生活的喜樂也是如此,想想幼年時代物質(zhì)缺乏嚴(yán)重,不管吃什么都好吃,穿什么新衣都開心,換了一床新棉被可以連續(xù)做一個月的好夢——事實(shí)上,在最欠缺的時候,一絲絲小小的得,也就有無限的幸福;什么都不缺的時候,卻是幸福薄似紗翼的時候呀!
  我很喜歡李商隱的兩句詩:“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冰!保ㄎ蚁霃穆楣孟勺幽抢锇褱婧YI下來,沒想到她的滄海只剩下一杯冰冷的春露。)我們在人生歷程的追求不也如此嗎?財富、名位都只是一杯冰冷的春露!
  但富人不是不能快樂,只要回到平凡的生活,不被財富遮蔽眼睛,開展出人的真價值,多勞作、多流汗;培養(yǎng)智慧的胸懷,不失去真愛與熱情,則人生猶大有可為,因?yàn)楸蓉敻徽滟F的事物多得是。
  如果埋身于財富,不能解脫,那么“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樹枝末梢太粗大,樹干一定折斷;動物的尾巴太大了,就不能自由地?fù)u動了。語出《左傳》)。如何能有快樂之日?心里不自由,身體自然難以健康了。
  不過,我對富者的建議,可能是不切實(shí)際的,因?yàn)槲也皇歉蝗,無從知悉他們的煩惱。
  假如富人也還是人,我的意見就會有用了。站在人本的立場,這世間的快樂和痛苦還真平等呢!
  山水有情,人文有憾
  【在婆娑之洋、美麗之島,
  我們?nèi)绻愿卸鞯那閼褋韴蟠?br/>  這有情山水,就要以全社會之力
  來發(fā)展“人本教育”才好!
  我一直服膺人本教育思想的一個信念,就是對孩子不應(yīng)該施以體罰的教育,這“體罰”不只包括肉體的懲罰,也包括語言的威脅或辱罵。
  那是因?yàn)槌扇说谋旧聿⒉煌昝,因此對孩子的體罰充滿不確定性,容易受到個人情緒與挫折所左右?v使體罰孩子有任何神圣的動機(jī),都很容易失控,造成孩子身心永久的傷害。
  何況如果體罰有了正當(dāng)性,不僅父母可以體罰,老師可以體罰,長輩兄姊都可以體罰,那種不確定性就更可怕了。體罰的暴力最可怕的,倒不是這種不確定性,而是父母以強(qiáng)大的威權(quán)加諸毫無抵抗力的孩子,孩子即使無辜也只能任憑處置,有點(diǎn)像古代的州官“不管什么原因,先拖出去打八十大板”,有許多板子是白挨的,但是也只能白挨,因?yàn)闆]有反抗的能力。
  父母或老師的“威權(quán)統(tǒng)治”是建立在一個極為薄弱的基礎(chǔ)上,這基礎(chǔ)便是“孩子不敢反抗”。從小被打到大的孩子,到了十八歲就沒人敢打了,因?yàn)樗呀?jīng)有能力抵抗,老師再用體罰,可能會被“蓋布袋”,父母再體罰,孩子就離家出走了。如果孩子性情兇橫一些,心里積壓更多的怨恨,那么殺老師、弒父母的事就會層出不窮。
  再進(jìn)一步,自幼被體罰的孩子長大之后,他可能會失去溝通與表達(dá)愛意的能力,因?yàn)樯L在“動不動就出手打人”的環(huán)境,也不會覺得打人是什么嚴(yán)重的事,于是對陌生的路人可能“動不動”就拳腳相向,對自己的朋友也可能“動不動”就反目相殺,對自己的孩子就當(dāng)然是“棒頭出孝子”了!
  因此,體罰孩子所付出的社會成本、社會代價非常之高,那些失去威權(quán)的“施暴者”往往就會反過來成為“被施暴”的對象,而整個社會就會淪陷到充滿了仇恨、怨怒、暴力的氣氛中。
  反對體罰孩子的人本觀點(diǎn),從更深層的社會結(jié)構(gòu)來看,就是反對暴力,講求溝通;反對仇恨,講求包容;反對強(qiáng)勢者欺壓弱勢者,講求弱勢者的人權(quán);反對手持棍棒者打擊赤手空拳者,講求法理與實(shí)際的平等——如果一個人還會沒頭沒腦,亂棒打自己的孩子,他就無法了解這種深層結(jié)構(gòu)。
  一個缺乏人本教育思想的地方,不可能建立一個人文、人道、祥和的社會,這是毫無疑義的。
  我們不可能互相粗暴對待,又自夸在追求民主與人權(quán)之路,那就像我們不可能一邊打孩子,一邊向孩子說我們愛他一樣。
  我們也不可能向孩子說族群應(yīng)該融合、相愛,在他們看到電視上那些頭破血流的畫面之后。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足夠完美到可以“驅(qū)逐”“消滅”別人的思想和意見;也沒有人完美到可以“反制”“棒打”別人的思想和意見。我們確實(shí)應(yīng)該多花點(diǎn)心力在人本、人文、人道的教育上,平等、自由、博愛才是可期待的。
  最近,宋楚瑜就任發(fā)表談話時說他熱愛臺灣省的山水,說了一句感人的話“山水有情”,確實(shí)在婆娑之洋、美麗之島,我們有很多好山好水,但是發(fā)生了高雄這種大規(guī)模的暴力事件,也可以說是“人文有憾”,我們?nèi)绻愿卸鞯那閼褋韴蟠疬@有情的山水,就要以全社會之力來發(fā)展“人本教育”才好。
  心靈的高點(diǎn)
  【不論宗教或是音樂,
  都是在使我們通向心靈的高點(diǎn),
  與飄浮在太空的天籟相應(yīng),
  在其中確定心的高度!
  鋼琴家劉美貞送給我兩張彼德·利茲(PeterRitzen)作曲演奏的唱片,一張是《鋼琴作品集》,另一張是《凈土》。我在旅行的時候,帶著一部CD隨身聽,在火車上聽這兩張唱片,心中十分感動,就在流逝的火車窗景中,仿佛飛到了遠(yuǎn)方的天空。
  我想到,去年的春天,劉美貞打電話給我,說到她的夫婿彼德·利茲作了很多新曲,都是有關(guān)宗教的,希望我能聽聽看,并為他的曲子和唱片取名。
  美貞是高雄縣六龜人,算來是我的同鄉(xiāng),她曾是杰出的鋼琴演奏家,自從嫁給彼德·利茲之后,自己就很少從事鋼琴演奏了。彼德·利茲是天才型的鋼琴演奏家,出身于比利時皇家音樂學(xué)院,除了演奏之外,也擅長于作曲,特別是他的即興演奏及即興作曲,才華洋溢,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奏時得到很高的評價。
  彼德·利茲自從娶了中國太太之后,非常熱愛中國,不僅時常來臺灣省演奏,作曲風(fēng)格也明顯地具有東方色彩,雖然他是虔誠的天主教教徒,作品中好像也具備了東方宗教的特色。
  美貞對我說:“你幫他聽聽看,是不是有佛教音樂的味道,他作的是天主教的彌撒曲,我覺得兩者是很相通的。”
  我聽了彼德·利茲的宗教音樂,深深覺得在音樂家純粹的心靈中,宗教哪里有什么界限呢。天主教的音樂家以誠心創(chuàng)作的音樂,里面也有著深刻的禪意。于是,我為他的曲子取了“鐘聲響起”“慈光普照”“心靈織錦”“天女散花”“祝福詩偈”“極樂凈土”“蓮花化生”的名字,聽起來就有更充沛的禪心了。
  然后,唱片就叫《凈土》。彼德·利茲自取了一個英文名字“中國彌撒”(ChinaMass),我想到,這位極具天賦的鋼琴作曲家以心靈來探討極樂凈土的努力與用心,應(yīng)該是各種宗教的人都可以欣賞的吧!
  去年,美貞還在擔(dān)心《凈土》的出片問題,現(xiàn)在以這么精美的面目出現(xiàn),可見好的音樂是不會寂寞的。
  不久前,楊錦聰兄送我兩張韓國作曲家金永東的作品《禪》,一張名曰“參松”,一張名為“山行”,聽的時候,令人自然的想起日、月、云、雨、飛鳥、游魚、黎明、黃昏等自然的現(xiàn)象,溫馨、空靈、充滿了冥想的芬芳。
  我覺得不論是什么宗教,或什么音樂,都是在使我們通向心靈的高點(diǎn),與飄浮在太空中的天籟相應(yīng),在其中確定心的高度。站在自然的高點(diǎn)看來,宗教與音樂之間有什么分隔呢?分隔著的只是俗人們分別的心罷了。
  火車在田原中穿行,這田野雖是冬日,也有豐潤翠綠之姿,使我想起南方的農(nóng)田。也許,彼德·利茲在比利時的鄉(xiāng)間散步時,金永東在韓國的松林中呼吸時,也與我有一些共同的感動吧!
  一個藝術(shù)家,特別是以宗教為素材的藝術(shù)家,應(yīng)該是微笑地看著凡人在宗教藩籬中爭執(zhí),看著俗眾在法執(zhí)的迷宮里大聲爭吵,而獨(dú)自默默走向心靈的高點(diǎn),因?yàn)樵谛闹猩钚,有一種情懷、一種境界超越了這一切。
  山嵐出岫,花雨飛天,蟲鳥蘇醒,古木沉靜,蘭桂松香,山高水遠(yuǎn)……眼前這一切,哪里不是法身呢?
  ……





上一本:這一生,至少當(dāng)一次傻瓜 下一本: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講唐詩宋詞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林清玄作品:不戀過往不負(fù)流年的作者是林清玄,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