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陸小曼在左,林徽因在右


作者:華子     整理日期:2015-11-04 14:33:07

 風情萬種又敢愛敢恨的陸小曼和風華絕代卻理性的林徽因不同,她們不同的選擇成就了迥然不同的人生。我想,如果當時林徽因選擇嫁給徐志摩,后來陸小曼的出現(xiàn),可能只會讓林徽因成為第二個張幼儀。世事已過,故人已逝,關于愛情和婚姻,關于人生的抉擇,關于夢想與事業(yè),關于親情與友情,這些與人生緊密相連的感悟,也許可以從陸小曼和林徽因身上找到讓自己滿意的答案。本書簡介:
  陸小曼與林徽因是相同的,她們都那樣美好,讓男人為之神魂顛倒;陸小曼與林徽因又是不同的,她們一個熱情奔放,一個溫婉大方。在人生許多選擇的路口,她們一個選擇向左,一個選擇向右,她們雖走出了不同的人生,卻同樣多姿多彩。
  華子編著的《陸小曼在左林徽因在右》對陸小曼、林徽因這兩位民國時期不同類型的著名才女、美女進行了區(qū)別,將她們的故事向讀者娓娓道來。
  作者簡介:
   華子,90后業(yè)務寫手,文筆清新,擅長青春言情小說,作品散見于《素時紀》、《花寂年》等雜志,代表作:《若有晴天》。雖然總是比別人多走些彎路,但作者仍然堅持不懈地寫作,并且一直堅信,未來的路還長,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目錄:
  第一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一節(jié)敢于追求所愛,面對愛情困境亦可泰然處之○○二第二節(jié)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一○第三節(jié)愛是恒久忍耐,愛是永不停息○二四第四節(jié)愛和幸福是相互依存的○三一第五節(jié)幸福著你的幸!鹑 第二章 婚姻并不是牢籠第一節(jié)婚姻是兩個相愛的人感情的延伸○四一第二節(jié)婚姻就像一座圍城 ○四七第三節(jié)用理解和包容來呵護婚姻○六五 第三章 親情是人間最暖的陽光第一節(jié)父母的愛最無私○八○第二節(jié)兄弟姐妹是上帝的禮物一○七第三節(jié)家族之間的情感糾葛一一五 第四章 一片冰心在玉壺第一節(jié)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一二一第二節(jié)相逢何必曾相識一三四第三節(jié)亦敵亦友一四四 第五章 傾城美貌與出眾才情兼得的她們第一節(jié)你是人間四月天一四九第二節(jié)芙蓉如面柳如眉二○二 第六章 向左走,向右走第一節(jié)了解自己的內(nèi)心,做出無悔的選擇二五三第二節(jié)勇于面對自己的選擇二六一 第七章 世界上的一切偉大運動都與某種偉大理想有關第一節(jié)敢于心懷理想二六五第二節(jié)中國建筑史上的拓荒者二六九
   她嬌艷而美麗,熱情而奔放;縱使血染江山的畫,也不敵她眉間的一抹朱砂;她的一顰一笑,足以令那個時代嘆惋。她,是陸小曼。她是夢中期待的白蓮,是人間最美的四月天;她用自己的才情、愛情、真情與熱情,歌唱著心靈的詩歌;她的優(yōu)雅美麗,讓三個男人為之顛倒。她,是林徽因。愛情,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引用陸小曼和徐志摩、林徽因和徐志摩、陸小曼和翁端午、林徽因和梁思成以及金岳霖之間這五段愛情故事中的小片段為例子,分五個小節(jié),闡述對愛情的看法。彼此相互吸引、互相關心、心心相印,這就是愛情。有轟轟烈烈的愛情,也有細水長流的愛情,最重要的是珍惜眼前所愛的人。 愛情是永恒的話題,不論在哪一個年代,愛都是自由的,可是當愛遭遇到世俗的目光以及社會輿論的壓力,愛情可能會變得不堪一擊,甚至被丑化。但,最初那顆悸動的心,那份如同亂世般動蕩不安的情意,都將被相愛的人彼此深藏在心。 民國時期的愛情故事里,最家喻戶曉不得不提的便是陸小曼和徐志摩,林徽因和梁思成這兩對佳人才子的風云傳奇了。 最初,我是在一部徐志摩的傳記中接觸到陸小曼和林徽因這兩個女子。在與徐志摩有關系的女子里,最讓我產(chǎn)生好奇和興趣的,便是陸小曼和林徽因了。她們身上似乎有著某些不可名狀的魅力,深深吸引著我,讓我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她們。而當我慢慢地走近她們,了解她們的故事,她們的思想,她們的文學,我的內(nèi)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有了很多感悟。 陸小曼,民國十大才女之一,不僅才情兼得,而且美貌出眾,家庭背景顯赫深厚。上帝對她似乎特別眷顧,就此看來她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但她的一生卻備受爭議。而這爭議的源頭大概來源于她和徐志摩之間那些糾纏的愛戀往事。 根據(jù)記載,陸小曼和徐志摩相識時,她已經(jīng)嫁給了王賡,是名副其實的王太太。才女陸小曼王賡,是個大有來頭的人物,他從清華大學畢業(yè)之后被保送到美國,曾先后就讀于美國幾所赫赫有名的大學,畢業(yè)后轉(zhuǎn)入軍校,學成歸國后任職于陸軍部。據(jù)說,年輕有為的王賡,他的家庭背景也十分顯赫,而且他的長相也不差,用現(xiàn)在的“高富帥”一詞來形容他最貼切不過了。 這樣優(yōu)秀的人,和陸小曼自然是相配的。但由于王賡一心放在工作上,婚后幾乎沒有時間陪伴陸小曼,他們夫妻間又存在性格方面的差異,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結婚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當然,陸小曼和王賡之間也許存在過愛情,但那短暫的愛情比一朵煙火消失的速度要快得多,快到連世人都不予評論。 當時與王賡同是梁啟超的得意學生的徐志摩,經(jīng)常進出王家。王賡和徐志摩亦是交往甚好的朋友。那個時候徐志摩出演一部叫作《春香鬧學》的戲劇的男主角,而這部戲劇正好缺一個女主角,王賡便極力推薦自己的妻子陸小曼出演。演完這出戲,徐志摩和陸小曼便有了更深的接觸。 王賡專注于工作和前途,陸小曼想去玩時,他總是說:“我沒空,叫志摩陪你玩吧! 而徐志摩來找王賡的時候,王賡就說:“我沒空,你找小曼陪你吧。” 如此一來,徐志摩與陸小曼在王賡首肯的大好形勢下一起玩耍。他們朝夕相處,日久生情。陸小曼與徐志摩一起游長城,逛天橋,到來今雨軒喝茶,去西山上看紅葉…… 一個是婀娜娉婷、傾國傾城的絕世佳人,一個則是滿腹詩情才學的浪漫詩人,天時地利人和,無不促成他們雙雙墮入情網(wǎng)。偏生他們又是為愛癡狂,把愛情看得比一切都重要的人。他們在感情中越陷越深。 在陸小曼的眼中,徐志摩是最真的男人,與那些追求做官發(fā)財?shù)哪腥硕疾煌,他最純潔最純粹最真摯最善良最美好。他追求生命個體的自由,他真誠、正直、率真。他關心人、理解人、包容人和體諒人。 而徐志摩完全被陸小曼迷住了,他說:“弱水三千我只取她那一瓢飲!北本┏抢锏那Ы鹦〗闱f萬,他非她不娶。 能夠愛一個人愛到非她不娶,或者非他不嫁的程度,足見感情之深,如此熱烈與執(zhí)著。 在我們的生命中,花花世界,蕓蕓眾生里,遇到一個自己認定的人,一段真愛的感情時,我們也許會產(chǎn)生同樣的念想。不管對方是什么樣的人,在我們的眼里都是優(yōu)點滿滿,完美無缺的,就算有缺點,那也是美好的東西,可以包容,可以體諒。 愛情總是有一種魔力,一種將人變得美好的魔力。 但作為有夫之婦的陸小曼,愛上剛剛和妻子離婚的徐志摩,他們的愛情之路,注定布滿荊棘。當時無論是雙方父母,還是恩師梁啟超,抑或朋友們,幾乎都反對小曼和徐志摩的這段感情。但他們都認為,真愛不是罪惡,在必需時未嘗不可以付出生命的代價來爭取,與烈士殉國、教徒殉道,同是一理。徐志摩更是向世人宣示:“我之甘冒世之不韙,乃求良心之安頓,人格之獨立。在茫茫人海中,訪我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由此可以看出他們深愛彼此的決心是多么堅定。不禁令我動容以及敬佩。 而就當時的社會背景來說,陸小曼與王賡離婚,然后和曾經(jīng)也離過婚的徐志摩在一起,這種舉動無疑是出格的。 雖然備受謾罵,但又有多少人能夠像她那樣勇于追求所愛呢,且不論當時思想封建固守的時代背景,就現(xiàn)代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在愛情面前始終畏首畏尾,不敢追求真正的愛,只懂屈于現(xiàn)實,拿許多所謂身不由己的理由來當作自己內(nèi)心怯懦的借口。等到時光流逝,年華老去,一切變成遺憾,卻又在那兒苦苦追悔。 陸小曼是個熱愛自由,敢于追求心中所愛一切的女子,她性情率真,思想開放。當她遇到真愛時,豈會白白錯過呢。徐志摩這個風度翩翩的江南才子闖入她的生命,使她原本沉靜的內(nèi)心掀起一陣波瀾。 她終于找到無論是思想還是靈魂都與她一拍即合、心有靈犀的男子,并嘗到了真正戀愛的滋味。而這一切卻是那個只懂工作永遠沒時間陪她的丈夫所不能給予的。于是陸小曼便果敢地用行動去追求這份愛情。姑且不從傳統(tǒng)道德上來評論,她又有什么錯呢?只道是世人不理解她罷了。 愛情,是一個永恒不衰的話題,而對愛情的看法,一千個人有一千種不一樣的觀點。但愛情,在陸小曼和徐志摩身上是如此熱烈又貼切地表現(xiàn)出來。我并不是叫大家拋夫棄子,都去追求真正愛的人,只是為世人對陸小曼的一些誤解而感到有些憤憤不平。愛情,它是屬于所有人的,不論是誰,都有資格獲得愛情,而是否能遇到最適合的人生伴侶,則需要大家去努力追尋,真心去對待才可能找到。人生中的相遇是緣分,但不一定都是愛情,可一旦真的錯過真正對的人將會追悔莫及。 常道世事難料,而緣分也是不可預測的,我們并不能事先知曉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會遇到那個所謂命中注定的人,也不能保證自己正在愛的那個人就是能夠陪伴自己走完漫漫一生的人,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只能跟著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感覺走。當我們認為自己無可救藥地愛上了某個人時,能夠像陸小曼那樣,不躲避不否認,敢于付出敢于追求。也許到了年華逝去,我們會少許多遺憾,少許多后悔莫及。 有這么一段關于愛情的哲言: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名利,不是富足的生活,而是得到真愛。有一個人愛上你的所有,你的苦難與歡愉,眼淚和微笑,每一寸肌膚,身上每一處潔凈或骯臟的部分。真愛是最偉大的財富,也是唯一貨真價實的財富。如果你活了一回,卻未曾擁有過一個人對你的真愛,這是多么遺憾的人生! 當然,愛情也會有遇到困境的時候。 陸小曼和徐志摩在一起的決定遭到了親朋好友的極力反對。雖然他們都不是那種特別在意世俗眼光和流言蜚語的人,相反,他們都是成熟并有獨立見解和個性的人。但他們的愛情從一開始,便受到雙方父母的阻攔。在別人眼里,這種事情無疑是不孝的。一段不受親人支持和祝福的感情,要走下去是多么的艱難。 所幸的是,他們沒有逃避,而是執(zhí)子之手,一起為了他們想要的幸福生活努力爭取。他們不怕外界的議論和眼光,因為那與他們之間的愛情相比,簡直細微如塵土。 他們身體力行地向世人證明,兩個相愛的人,在同時面臨愛情困境時,若能同心協(xié)力,也可一起走出這困境。 在愛情里面,沒有誰對誰錯,有的是包容和理解,或是猜忌和吃醋。在陸小曼和徐志摩經(jīng)歷了各種外界的指責與壓力之后,終于結為伴侶。但他們度過一小段恩愛又甜蜜的日子后,他們之間的愛情很快又遭遇到現(xiàn)實的考驗。 陸小曼是一個追求自由的女子。她的興趣十分廣泛,對生活充滿著熱情和憧憬。她喜歡戲劇,喜歡跳舞,所以常常出入交際場合。她和徐志摩結婚,并不代表從此當個在家相夫教子,放棄自己原有的興趣與追求的家庭婦女。她很快便恢復了過往的生活,投身社交圈里繼續(xù)著她的揮霍無度,夜夜笙歌。而徐志摩希望小曼能成為他相夫教子,同時事業(yè)上互相扶持的妻子。 當兩個相愛的人思想分道揚鑣的時候,并且雙方都不愿放低姿態(tài)遷就對方,兩人的矛盾只會不斷激化。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也會遇到同樣的愛情困境。相愛的兩個人彼此間出現(xiàn)了矛盾,而雙方又不愿妥協(xié)。這種尷尬的情形任誰也不想發(fā)生的,但又很難避免。 這種時候,不妨想想當初是經(jīng)歷過怎樣的付出和努力才好不容易地走到了一起,如今竟為了一點對方的缺點而鬧別扭,實在是不值得的。愛情需要更多的寬容和諒解,需要更多的互相磨合,需要更多地站在另一半的角度去思考。雖然這并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我們終究要積極地朝著對的方向去嘗試和付出。 而徐志摩在陸小曼依然我行我素的日子里,暗暗叫苦不已,實在受不了上海的氛圍,便經(jīng)常往北平跑,還老去見他曾經(jīng)愛過的,亦是風華絕代,才情滿腹的才女林徽因。陸小曼曾說,徐志摩跟哪個女人交往她都不介意,唯獨林徽因不行。她要吃醋的。 從陸小曼直白的態(tài)度中不難看出,林徽因的存在確實對陸小曼和徐志摩的愛情有著或多或少的威脅。 而風流倜儻又待人和善的徐志摩,他的魅力又何止只吸引一代才女林徽因和風情無限的陸小曼呢! 有傳記提過一個叫俞珊的女子,此女子是一位千金大小姐,外形體態(tài)豐腴嫵媚,對話劇相當入迷,也有不錯的天賦,成功飾演過的角色十分性感,充滿野性,加上開朗熱情的性格,惹得徐志摩甚是欣賞。 俞珊對徐志摩和陸小曼夫婦也非常崇拜,據(jù)說她為演《卡門》,常來徐家請教徐志摩,兩人在客廳里談得殷勤熱烈,陸小曼看了難免吃醋。徐志摩倒不在乎,對陸小曼說俞珊“肉感豐富”毫不在意。作為妻子,當然不喜歡自己的丈夫和別的女人交往親密,陸小曼讓徐志摩和俞珊保持距離,不許兩人走得太近。 徐志摩卻說:“你要我不接近俞珊,這不難?赡阋矐摴苤c俞珊呀!”陸小曼便生氣地說:“那有什么關系,俞珊是只茶杯,茶杯沒法拒絕人家不斟茶的。而你是牙刷,只許一個人用的。你聽見過有和人共享的公共牙刷嗎?” 陸小曼這樣巧妙的比喻,想來亦是十分體貼的。她對徐志摩的愛總是那么坦誠,那么專注。 像陸小曼那樣吃醋的情形,我們也會遇到吧,畢竟我們都是凡夫俗子,在愛情面前,更多的是想要占有對方,想要對方全心全意地只愛著自己,只為自己付出所有。當自己所愛的人心里還存在別人時,一定會感到吃醋,甚至做出瘋狂的事情。但我們不能把愛當作借口,去傷害別人。 愛是從感性出發(fā)的,但在愛情的過程中也需要理性地處理所會出現(xiàn)的狀況,才不至于把愛變成一場無法挽回的災難。 而處理的方法有很多種,視情況而言。比方說像陸小曼和徐志摩這樣,徐志摩雖然常常去見林徽因,但他也沒做出什么背叛陸小曼的事情。陸小曼盡管吃醋,也不會做出什么傻事,因為她知道,她好不容易才能和徐志摩在一起,她愛徐志摩,徐志摩也愛她,只是有時候兩人難免會產(chǎn)生摩擦,彼此需要包容和體諒,陸小曼沉得住氣,也會以退為進,不愉快的事情便容易過去了。 若是苦苦揪著對方的一點過錯不放,折磨別人的同時也是在折磨著自己。正所謂人無完人,還是要試著多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問題也許心態(tài)就不一樣了。會變得泰然一些,也能夠在感情的道路上攜手走得更長遠一些。 〇〇與陸小曼生于同一時代,并稱民國才女的另一位傳奇女子——林徽因,比起陸小曼,她似乎更多地被世人贊揚和愛戴。她雖與小曼同樣才貌兼得,風華絕代,但她又完完全全與陸小曼不一樣。在愛情面前,相對于敢愛敢恨,追求轟轟烈烈之愛的陸小曼,林徽因則顯得理性多了。在她璀璨的一生中,提到愛情,有三個男人對她而言,是最閃耀的存在。第一個,就是后來成為陸小曼的丈夫,徐志摩。 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愛情,大概要從1920年說起。 那一年,十六歲的林徽因隨父親游歷歐洲,那時,徐志摩也在英國倫敦留學。他們在美麗的康橋初次相遇了。 從一些舊照中看到當年留學國外的林徽因,扎著簡單的辮子,眉眼清秀,穿著雖是簡單的衣裙,但看上去就是一個清新脫俗的文藝女子。她的美是不經(jīng)意間震懾內(nèi)心的美。她的美是女人會嫉妒的美。更何況,她遇上的是追求一切美的徐志摩呢。他們之間注定互相吸引。 一個婉約清秀的花季少女,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與渴望。當她遇到天生浪漫又滿腹才學的徐志摩,交往的過程中彼此都有共同的話題,無論是理想還是興趣都是那么相似,仿佛找到了靈魂上相通的另一半。 就像如今當你遇上一個和你聊得來,志趣相投,能夠很快地建立起默契的異性,這種情況下,不可避免會對對方產(chǎn)生內(nèi)心悸動的情緒,這種情緒在感性上便可認為是愛情的萌發(fā)。 有人說愛情是不會在你準備好了,設定好時間、地點、場景,和知道對方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有什么樣的過去,等等,然后才出現(xiàn)的。 就像林徽因曾經(jīng)所說的:“邂逅一個人,只需片刻,愛上一個人,往往會是一生。萍水相逢隨即轉(zhuǎn)身不是過錯,刻骨相愛天荒地老也并非完美。在注定的因緣際遇里,我們真的別無他法! 這大概是林徽因?qū)ψ约汉托熘灸Φ膼矍樽钫鎸嵉南敕ò。在命運啊愛情啊這些東西面前,有的時候,我們真的別無他法,我們既無法阻止和某個人相遇,又無法控制對某個人的真實感情,更無法預測愛情降臨的時間地點和人物。所以當愛情來臨時,我們應該順其自然地面對。 當愛情的氣息在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間彌散蔓延的時候,林徽因是那么年輕,還是一個未經(jīng)世事的學生,而徐志摩已經(jīng)和張幼儀結了婚,并且是孩子的父親。 據(jù)說林徽因當時已經(jīng)知道徐志摩是有婦之夫,但她仍然經(jīng)常和徐志摩一起散步,一起欣賞異國的美好風光,暢談彼此感興趣的話題,如此美景當前,更是別有一番浪漫的情意。這樣的場景變成過往之后,回憶起來便會多了些美好的感覺。 擁有浪漫情懷的徐志摩,被林徽因的靈動與美好深深吸引了。在他眼中,林徽因是多么美麗端莊,富有才情。他欣賞她雖生在舊時代里卻擁有新女性的才學與思想。她的一顰一笑都讓他怦然心動,從此內(nèi)心波瀾不斷。 而當時的林徽因也被徐志摩淵博的知識、風雅的談吐、英俊的外表以及詩人般的浪漫飄逸所吸引。如此情投意合的兩人產(chǎn)生愛情一點也不意外。但畢竟徐志摩當時還是有家室的人,對此林徽因也曾為他們之間的感情感到糾結和痛苦。 對于情竇初開的少女來說,那是青澀的初戀,那么美好,就算日后這段感情像水中月鏡中花,最后無疾而終,但那些絲絲縷縷的情意,也將化作他們筆下的情詩,哀愁幽美,被世人傳頌。直到如今,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愛情故事仍然被津津樂道。 而被津津樂道的原因,并不止因為林徽因和徐志摩本身的優(yōu)秀。還因為他們后來并沒有在一起,卻彼此保持友誼,一直到徐志摩死后,林徽因還對他滿懷思念之情。 徐志摩是個感情熱烈的人,他在歐洲的時候,為了要和林徽因在一起,而和妻子張幼儀離婚。但可惜的是,林徽因隨后和父親林長民回國了,而且她回國后,家里為她指定了一門親事,過了不久她便嫁給了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 據(jù)說當時徐志摩得知林徽因要嫁人,并且是嫁給他的恩師的兒子梁思成時,他感到十分失落,非常傷心。眼睜睜看著自己喜歡的人和別人結婚,內(nèi)心怎么可能平靜呢? 明明是相愛的兩人,其中一方付出了,另一方卻突然選擇了與別人白頭偕老,這樣令人惋惜的事情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可能也會遭遇到的。 倘若你遭遇了這樣令人難過的事情,不必一直耿耿于懷,也不必去怨誰,更不要一蹶不振沉溺在悲痛中不可自拔,因為那是無用的。有人說過,沒有在一起的人,就是不對的人,而如果是那個對的人,你一定不會失去他的。 對于徐志摩來說,那個對的人并不是林徽因,而是陸小曼。而對于林徽因來說,梁思成才是那個對的人吧。 雖然林徽因沒有選擇對她一往情深的徐志摩,但林徽因一直和徐志摩保持來往,或以書信方式或是徐志摩直接去找林徽因。據(jù)述林徽因在北京西山養(yǎng)病期間,徐志摩還經(jīng)常去西山看望她,并幫助她發(fā)表了一些詩作。 不置可否,徐志摩仍對林徽因存在很深的感情。有人這樣認為,林徽因被譽為新月派女詩人,大部分原因始于徐志摩,是徐志摩帶領她進入詩的殿堂。而徐志摩的詩人名號,則是林徽因送的。確實,在我讀徐志摩的詩作時,感覺他筆下的那些對少女的愛戀無不體現(xiàn)出對林徽因的偏愛。 林徽因激發(fā)了這位詩人的創(chuàng)作靈感,使得徐志摩詩興大發(fā),一發(fā)不可收拾,不再想做哲學家,而成就了一位偉大又浪漫的詩人。 有能力把一個人變成另一個更好的人,或者不一樣但仍然優(yōu)秀的人,林徽因的魅力確實不可小覷,而她的影響力對徐志摩來說也確實很深刻。 1924年,印度詩人泰戈爾應梁啟超和林長民的邀請來華訪問。當時精通外語的林徽因和徐志摩一同擔任泰戈爾的翻譯。根據(jù)記載,當時在北京歡迎泰戈爾的集會上,徐志摩和林徽因站在泰戈爾左右的照片,被當天北京的各大報紙以醒目的版面刊登出來,當即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樣美妙的畫面,不禁引起世人的無限遐想。 過了不久,新月社為了慶賀泰戈爾六十四歲生日,在北京協(xié)和大禮堂舉行了晚會。晚會中林徽因主演了泰戈爾的抒情詩劇《齊德拉》,她飾演公主齊德拉,徐志摩則飾演愛神瑪達那。 據(jù)說第二天《晨報》報道演出盛況空前,“林女士態(tài)度音吐,并極佳妙!币虼,林徽因與徐志摩更加成為公眾的焦點。徐志摩對林徽因的感情更加熱烈了。當時他寫給林徽因的每一封信無不表達著自己內(nèi)心深深的愛意。 隨后泰戈爾一行離開北京去太原,徐志摩陪同前往。當時到車站送行的人很多,林徽因也在其中?吹搅只找,徐志摩的內(nèi)心不禁翻涌出各種復雜的情感,他立即趕寫一封信給她。 可是,車子已經(jīng)啟動了,徐志摩情急之下,跳下車子把尚未寫完的信送給林徽因。泰戈爾的秘書恩厚之見他太傷感,就一把將信搶過來替他藏起來,沒有轉(zhuǎn)交給林徽因,徑自帶回英國。 信中這樣寫道:“我不知道我要說的是什么話,我已經(jīng)好幾次提起筆來想寫,但是每次總是寫不成篇。這兩日我的頭腦總是昏沉沉的,睜著眼閉著眼都只見大前晚模糊的凄涼的月色,照著我們不愿意的車輛,遲遲地向荒野里退縮。離別!怎么的能讓人相信?我想著了就要發(fā)瘋,這么多的絲,誰能割得斷?我的眼前又黑了。” 從這信中的一字一句都能看出徐志摩對林徽因的感情是多么深刻,正如徐志摩曾這樣說過,讓女人念念不忘的是感情,讓男人念念不忘的是感覺。感情隨著時間沉淀,感覺隨著時間消失,終其是不同的物種,所以,誰又能明白誰的深愛,誰又能理解誰的離開。 我想,如果當時那封信不是由泰戈爾的秘書收了去,而是到了林徽因的手里,她看了,會不會被徐志摩的深情所打動呢?他們之間的結局,會不會就不一樣了呢? 但我也明白,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不能預測的,很多彼此相愛的人,都不一定能走到最后廝守到老。相反,有很多人都是有緣無分。 徐志摩是一個把愛情看得比生命還重的人,他認為愛是人生第一件偉大的事業(yè),生命中沒有愛的自由,也就不會有其他的自由。但在愛情里面林徽因還是以理性為主。并不是說她不夠愛,在我看來,他們之間的愛情并不是干柴烈火熊熊燃燒的那種,而是唯美、浪漫、漫長的思念,被放在回憶里時不時拿出來緬懷一番。 林徽因也曾這樣認為,沒有什么緣分可以維系一生,再華麗的筵席也會有散場的那一天。既然如此,又何必聚散兩依依。我們都是人生場景中的過客,這段場景走來了一些人,那段場景又走失了一些人。如果我們守不住約定,就不要輕許諾言,縱然年華老去,還可以獨自品嘗那杯用煩惱和快樂釀造的美酒。 雖然他們之間有緣無分的愛情,猶如火焰燒盡后的余灰,被風輕輕一吹便四散天涯,但那余溫,還殘留在彼此的心中。 對于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的事情,林徽因的心情還是很復雜微妙的。 那時大概是1927年,林徽因在美國留學。正好胡適來美國,林徽因在給胡適的信上說:“請你回國后告訴志摩,我這三年來寂寞受夠了,失望也遇多了。告訴他我絕對不怪他,只盼他原諒我從前的種種不了解。昨天我把他的舊信一一翻閱了,舊時的志摩現(xiàn)在真正透徹地明白了。過去的就過去了,現(xiàn)在不必提了,我只求永遠紀念著。” 你看,他們之間并沒有轟轟烈烈地愛過,但仍然足夠刻骨銘心。愛情,它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的,并不一定要占有對方,遠遠地牽掛著,默默在心底惦記著,這也是一種愛。就像朦朧青澀的初戀,大多數(shù)都不會開花結果,可是很多人都無法忘記初戀。我是天空的一片云, 偶爾投映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zhuǎn)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這首徐志摩所作的情詩《偶然》,是寫給曾經(jīng)相愛過卻沒能在一起的林徽因。正如詩中所描述的,徐志摩把自己比作一片云,只是偶爾投映在林徽因的心上,他沒有自信在虜獲林徽因的芳心時也得到她的整個人,他把他們的相逢比喻在黑夜的海上,最后甚至各走一方。他們之間的愛情可以說是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jīng)短暫的擁有。 我想,即使后來林徽因和梁思成有了自己的家庭,而徐志摩也娶了風情萬種的陸小曼,但林徽因心里始終留有徐志摩的位置,放著他們曾經(jīng)一起愛過的那些美好的記憶。 和不顧一切,轟轟烈烈地追求心中所愛的陸小曼不同,林徽因最后理性地在父母的安排下選擇了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作為終身伴侶。 她和徐志摩之間的愛情算是結束了。雖然一直有書信來往,雖然徐志摩的心里仍然無法割舍這段充滿浪漫詩意的愛情,但他們都已經(jīng)注定像兩條曾有過短暫交集,然后便向兩個不同方向而去的直線一樣。 張小嫻說,無法廝守終生的愛情,不過是人在長途旅程中,來去匆匆的轉(zhuǎn)機站,無論停留多久,始終要離去坐另一班機。對于林徽因來說,徐志摩只是來去匆匆的轉(zhuǎn)機站,她真正要坐的班機是梁思成。 縱然愛情已逝,但林徽因成就了徐志摩筆下的詩魂。徐志摩短暫的一生中,有大部分詩作是以林徽因作為美好幻想的對象,幻化成紙上那一首首或浪漫或哀愁的詩句。徐志摩在坐飛機遇難之前,林徽因從北平回香山,他在送別林徽因之后,心中燃燒的感情使他又提筆作了一首詩寄給了林徽因。這首詩叫作《你去》。你去,我也走,我們在此分手; 你上那一條大路,你放心走, 你看那街燈一直亮到天邊, 你只消跟從這光明的直線! 你先走,我站在此地望著你: 放輕些腳步,別教灰土揚起, 我要認清你遠去的身影, 直到距離使我認你不分明。 再不然,我就叫響你的名字, 不斷的提醒你,有我在這里, 為消解荒街與深晚的荒涼, 目送你歸去…… 不,我自有主張, 你不必為我憂慮;你走大路, 我進這條小巷。你看那株樹, 高抵著天,我走到那邊轉(zhuǎn)彎, 再過去是一片荒野的凌亂; 有深潭,有淺洼,半亮著止水, 在夜芒中像是紛披的眼淚; 有亂石,有鉤刺脛踝的蔓草, 在守候過路人疏神時絆倒, 但你不必焦心,我有的是膽, 兇險的途程不能使我心寒。 等你走遠,我就大步的向前, 這荒野有的是夜露的清鮮; 也不愁愁云深裹,但求風動, 云海里便波涌星斗的流汞; 更何況永遠照徹我的心底, 有那顆不夜的明珠,我愛你!這首詩字里行間都能讀出徐志摩對林徽因那份多年來始終不能放下的情感,比起當初相遇時朦朧的愛戀,以及短暫交往中變得越來越濃烈的情意,這個時候的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間的感情更像是超越了愛情的存在。他們都是此生再也無法從彼此的生命中消失的存在。 同年的冬天,徐志摩為了趕赴一場林徽因的講座,登上了南京飛往北京的飛機,不料途中飛機因天氣原因發(fā)生事故,徐志摩遇難了。他出發(fā)前還發(fā)電報讓梁思成去接他,結果他上了飛機之后就再也沒活著下來了。 只是短短幾個小時,徐志摩便和林徽因陰陽相隔,來不及做任何告別,一切都那么突然,就把他們之間的距離變成了生與死。 林徽因曾說:“人的一生會遭遇無數(shù)次相逢,有些人,是你看過便忘了的風景。有些人,則在你的心里生根抽芽。那些無法詮釋的感覺,都是沒來由的緣分,緣深緣淺,早有分曉。之后任你我如何修行,也無法更改初時的模樣! 時光匆匆而過,當下的林徽因已經(jīng)不再是那個純真的十六歲女孩了,而徐志摩也愛過了別人,經(jīng)歷過了和陸小曼轟轟烈烈的愛情,他也不再是當初那個只愛著林徽因的徐志摩了,他心里多了很多的羈絆。雖然他對林徽因的感情依然那么濃烈,可是很多事情都不是他可以輕易左右的。 很多人說林徽因是個聰明的女人,她選擇了梁思成而不是徐志摩,不然這世上只會多一個可悲的女人。 也有人認為,他們之間的感情,知己的成分遠遠多于愛情。但不可否認的是,徐志摩對于林徽因來說,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人。對于徐志摩飛機遇難這件事,除了陸小曼,最痛心疾首的人便是林徽因。林徽因懷著悲痛的心情寫下《悼志摩》一文,里面有一段話是我感到非常深刻的。突然的,他闖出我們這共同的世界,沉入永遠的寂靜,不給我們一點預告,一點準備,或是一個最后希望的余地,這種幾乎近于忍心的決絕,那一天不知震麻了多少朋友的心,現(xiàn)在那不能否認的事實,仍然無情地擋住我們前面,任憑我們多苦楚的哀悼他的慘死,多迫切的希冀能夠仍然接觸到他原來的音容,事實是不會為體貼我們這悲念而有些許更改;而他也再不會為不忍我們這傷悼而有些活動的可能!這難堪的永遠寂靜和消沉便是死的最殘酷處……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的心也跟著沉重起來。我的腦海里不禁浮現(xiàn)出林徽因淚流滿面,哽咽著嗓子,無奈又悲痛地凝望徐志摩的黑白照片,腦海里一遍遍地播放著與徐志摩曾經(jīng)在一起的那些畫面。 那些在康橋一邊散步一邊談天說地的午后,那些收到徐志摩的來信展開來細細閱讀的黃昏,那些在戲臺上一起演出的片段,以及徐志摩那份濃烈的感情,所有的回憶都使林徽因深深地感到難過。 你也許像林徽因那樣生命中有一個位深愛著自己卻又沒能成為伴侶的人,你們之間的感情沒有開花結果,但你們成了比知己更加親密的人,你把他放在心中一個重要的位置。而忽然有一天,你失去了他,心里究竟有多么悲痛和惋惜,也只有自己能夠體味。 有文曾載,在徐志摩出事后,林徽因請梁思成去濟南,從飛機失事的地方撿了一塊飛機的殘片,林徽因一直把它掛在臥室的墻上,一直一直都掛著,用這種方式來時時刻刻紀念著徐志摩。 在徐志摩死后的第三年,林徽因恰好去浙江考察古建筑。那天火車駛過海寧硤石,她停住腳步站在車門外,凝望故人家鄉(xiāng),身處幽暗的站臺,默默地回憶許多往事,淚水又一次溢出了眼眶。 由此看來,徐志摩的離去對她的影響是很深刻的,盡管時間在流逝,但內(nèi)心的痛并不能輕易地逝去。但這一切終會過去的,正如林徽因所說過的,人的一生要經(jīng)歷太多的生離死別,那些突如其來的離別往往將人傷得措手不及。人生何處不相逢,但有些轉(zhuǎn)身,真的就是一生,從此后會無期,永不相見。 時光匆匆地流去,一年又一年,林徽因從悲痛中漸漸走出來了。但她寫下懷念徐志摩的文章中飽含著懷念之情。 在《紀念志摩去世四周年》一文中,林徽因這樣寫道:“雖然四年了你脫離去我們這共同活動的世界,本身停掉參加牽引事體變遷的主力,可是誰也不能否認,你仍立在我們煙濤渺茫的背景里,間接地是一種力量,尤其是在文藝創(chuàng)造的努力和信仰方面,間接地你任憑自然的音韻,顏色,不時的風清月白,人的定律的一切情感,悠斷悠續(xù)仍然在我們中間繼續(xù)著生,仍然與我們共同交織著這生的糾紛,繼續(xù)著生的理想,你并不離我們太遠,你的身影永遠掛在這里那里,同你生前一樣飄忽,愛在人家不經(jīng)意時蒞止,帶來勇氣的笑聲也總是那么嘹亮,還有,還有經(jīng)過你熱情或焦心苦吟的那些詩,一首一首仍串著許多人的心旋轉(zhuǎn)!毙熘灸Φ那捌迯堄變x林徽因是一個多么重情重義的女子,就算她沒能和徐志摩成為終身伴侶,但仍對他用情至深。 “曾經(jīng)在千年樹下等候,只求你回眸一笑,曾經(jīng)在菩提下焚香,只為等一世輪回的相遇,阡陌紅塵,終究一場繁花落寞,回憶在歲月中飄落了誰的眼淚,往事在時間中飄落了誰的憂傷。如煙往事,不知誰飄落了誰的相思,如夢的回憶,不知誰飄落了誰的等待。與你作別,不問曾經(jīng)傷痛幾何!边@段徐志摩曾寫下的感慨,看起來就像是寫給林徽因的話。仿佛早有預知,要與曾愛的人離別。 徐志摩去世多年后,林徽因也因嚴重的肺病做了一次大手術,生命垂危之際,林徽因卻出人意料地約見了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 根據(jù)記載,張幼儀在《小腳與西服》中這樣寫道:“她虛弱得不能說話,只看著我們,頭擺來擺去,好像打量我,我不曉得她想看什么,大概是我不好看,也繃著臉……我想,她此刻要見我一面,是因為她愛徐志摩,也想看一眼他的孩子,她即使嫁給了梁思成,也一直愛徐志摩。”從張幼儀的記錄可以看出,林徽因確實是愛過徐志摩的。 隨著徐志摩的離去,徐林兩人的感情故事似乎就此止步了。但也似乎因了徐志摩的突然離去,而使他們之間多了一抹傳奇的色彩。泰戈爾曾為他們之間令人惋惜的感情作過一首詩:天空的蔚藍,愛上的大地的碧綠,他們之間的微風嘆了聲:哎! 林徽因和徐志摩,一個就像是天上的藍色,一個是地上的碧綠,這之間的距離,是永遠都不可能消失的。有些愛,注定只是夢一場,只是匆匆一聚便各散天涯。一轉(zhuǎn)身,便是生與死的相隔;一回眸,已是經(jīng)年記載,物是人非。 在愛情面前,時光依然殘酷,它不會為任何一段感情惋惜。它總是用殘忍的手段,讓人們明白,不是所有愛情都能修成正果。時間是永恒的,但愛情和生命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中,雖然我們并不能夠確定,能否和身邊相愛的人一起走到生命的盡頭,但不管怎樣,最重要的是要好好珍惜身邊的愛人。陸小曼曾這樣說過,世界上唯一不能強求的,是愛情。于是,她離開王賡,不顧一切和徐志摩墜入了愛河。 當時陸小曼的魅力連胡適都不禁贊嘆她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更何況多情的徐志摩,他對這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一見傾心,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他們僅僅是這樣互相愛戀一下,沒有付出什么,那也不過是一段尋常的愛情故事,時間久了,便會被世人忘得一干二凈。 然而陸小曼和徐志摩的婚事卻引起了短暫的轟動。 陸小曼沒有逃避,而是堂堂正正地和徐志摩結婚。雖然他們的結合并沒有得到親朋好友的祝福,相反是受盡了幾乎所有人的反對,以及世俗的眼光。但陸小曼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的幸福。 有些人總會很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言語,畏首畏尾,不敢去愛,經(jīng)不起一點兒的風吹草動。別怪上天沒有給予機會,要怪只怪自己沒有把握住愛情。你要明白,和你過一輩子的,是你喜愛的那個人,而不是那些有色的眼光或者刺耳的言語。 有文曾載,風情萬種的名媛陸小曼,如果不是成了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也只不過是個才貌雙全的民國名媛。這樣說雖有貶低陸小曼之嫌,但也沒有說錯。 陸小曼的母親吳曼華曾說,是徐志摩成全了陸小曼,也是陸小曼成全了徐志摩?蔁o論是誰成全了誰,最后他們能夠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別人的眼光真的那么重要嗎? 陸小曼是個敢于追求真愛的女子,她于水深火熱中義無反顧,跨越重重困難和徐志摩結合。換作在現(xiàn)代,紅杏出墻并且離婚,然后和愛的人再婚,這樣的事情尚且惹人非議,更何況那是在革命亂世中,很多人都停留在封建思想的認知里。這段熾熱的愛情無疑會遭到更多的反對以及批評?墒顷懶÷慌,她仍用高雅的姿態(tài)繼續(xù)愛著徐志摩。 在我閱讀關于記錄陸小曼的文章時,能夠感覺到,世人對她的誤解和偏見還是頗深的。當然,往事已成歷史,無論如何考究,我們終究只是局外人,只能憑自己的見解和感受去表達對陸小曼的看法,有所偏頗也是人之常情。但我認為,像陸小曼這樣熱烈的女子,敢愛敢恨,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比很多人都強多了。 《圣經(jīng)》有云:愛是恒久忍耐。愛是永不停息。 據(jù)說在徐志摩飛機遇難死后,陸小曼痛悔不已。 從此,那偌大的洋房里,沒有了徐志摩的身影。陸小曼孤身一人,在仿佛失去一切色彩和溫度的房間里,黯然落淚。她終于拾起筆,在書桌前寫下哀悼的句子: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從此她只著一身素衣,不再出去交際。余下半生致力于整理和出版徐志摩的遺作。她默默忍受著外界對她的批評和指責。正如她在致志摩的挽聯(lián)中說:“多少前塵成噩夢,五載哀歡,匆匆永訣,天道復奚論,欲死未能因母老;萬千別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不久,遺文編就答君心! 愛人的離世,對她來說是非常沉重的打擊,她仿佛一下子失去了全世界。 徐志摩就這么突然地走了,留下的唯一一件遺物是一幅山水畫長卷。這幅畫是陸小曼親手所畫的,創(chuàng)作于1931年,堪稱是陸小曼早期的代表作。 徐志摩把這卷畫隨身攜帶,據(jù)說是準備到北京再請人加題,只因畫卷放在鐵框里,所以物未殉人。我能夠想象,當陸小曼看到這畫卷時心里是多么的悲傷和哀慟。 徐志摩的罹難,最痛心的人就是陸小曼了。雖然在發(fā)生這件事之前,陸小曼和徐志摩的感情出現(xiàn)了裂縫,但彼此相愛相伴不過幾年時光,便經(jīng)歷這生離死別,也著實令人惋惜和哀傷。 徐志摩出事之前,陸小曼常常不允許他坐飛機。她好像早就有預感他會出事似的。據(jù)說在徐志摩遇難的前一天,懸掛在家中客堂的一只鑲有徐志摩照片的相框突然掉了下來,相框摔壞了,玻璃碎片散落在徐志摩的照片上。 陸小曼預感到這是不祥之兆,嘴上不說,心卻跳得厲害。誰知第二天早上,陸小曼就收到徐志摩遇難的噩耗。她當即昏了過去,醒來后傷心欲絕,哀痛不已。 如果徐志摩聽陸小曼的話,少乘飛機就好了。又或者那天他真的不飛往北平就好了,一場林徽因的演講,居然讓他把性命白白地葬送了。陸小曼若是知道這當中真正的原因,會不會怨恨林徽因呢? 曾經(jīng)聽說這樣的事,親人或是關系緊密的人之間會有心靈感應,如果對方遭遇了什么不測之事,自己心里便會有預感。 可是即使有預感,那也挽回不了這已經(jīng)發(fā)生的悲劇了。 徐志摩逝去之后,陸小曼拿起筆,漸漸接觸徐志摩生前最希望她投入精力的文學。她寫了很多悼念徐志摩的文章。她在悼文《哭摩》里面,寫下了她內(nèi)心沉重的悔痛,以及對徐志摩深刻的思念。她不斷重復著在等待徐志摩的字眼,可是一切都太晚了,一切都無法挽回了。我深信世界上怕沒有可以描寫得出我現(xiàn)在心中如何悲痛的一支筆。不要說我自己這支輕易也不能動的一支?墒浅宋腋鼰o可以泄我滿懷傷怨的心的機會了,我希望摩的靈魂也來幫我一幫,蒼天給我這一霹靂直打得我滿身麻木得連哭都哭不出來,渾身只是一陣陣的麻木。幾日的昏沉直到今天才醒過來,知道你是真的與我永別了。摩!慢說是你,就怕是蒼天也不能知道我現(xiàn)在心中是如何的疼痛,如何的悲傷!從前聽人說起“心痛”我老笑他們虛偽,我想人的心怎么覺得痛,這不過說說好玩而已,誰知道我今天才真的嘗著這一陣陣心中絞痛似的味兒了。你知道么?曾記得當初我只要稍有不適即有你聲聲的在旁慰問,咳,如今我即使是痛死也再沒有你來低聲下氣的慰問了。摩,你是不是真的忍心永遠的拋棄我了么?你從前不是說你我最后的呼吸也須要連在一起才不負你我相愛之情么?你為什么不早些告訴我是要飛去呢?直到如今我還是不信你真的是飛了,我還是在這兒天天盼著你回來陪我呢,你快點將未了的事情辦一下,來同我一同去到云外優(yōu)游去吧,你不要一個人在外逍遙,忘記了閨中還有我等著呢!從悼文中可以看出陸小曼對徐志摩的愛由始至終是多么深刻。她是多么想要徐志摩再回到她的身邊。她感到一陣陣的心酸,從此孤單單的一個,面對未知的將來,是多么孤立無援。 陸小曼多少有些后悔在徐志摩還在世的時候,兩人關系出現(xiàn)裂痕時的爭吵與冷戰(zhàn)。要是能夠彼此更加體諒和理解對方,多為對方著想,多一些溫存,那該多好啊。 徐志摩去世時,陸小曼還很年輕,但她把半生的精力投放在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遺作。這半生的清苦,仿佛是對過往的贖罪。愛人已逝,陸小曼對徐志摩的愛卻依然燃燒不止。 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對愛情忠貞不移的人也有很多很多。常道世事難料,人生無常。我們無法預知未來,更加無法預測天災人禍何時降臨,所以活著的時候就應該好好珍惜眼前人,該付出愛的時候就不要吝嗇。 倘若等到不得已的離別,天各一方的散席,又或者生死相隔的永訣,到那時后悔就來不及了。愛要及時,等著等著,也許就喪失了機會,錯過了無法挽回的時光。 都說人生如戲,一代名媛陸小曼的生命中,還有一個男人是她離不開的,這個人是徐志摩的舊友,叫翁瑞午。在陸小曼傳奇的一生中,要數(shù)翁瑞午陪伴她的時間最長了,足足三十三年。 陸小曼是在和徐志摩剛結婚不久認識翁瑞午的。 這個翁瑞午的來頭不比徐志摩小,他的祖父是光緒皇帝的老師,父親曾任桂林知府,光祖上留下的古董字畫就夠翁瑞午花一輩子。因此他也不用徐志摩那樣疲于奔命教書掙錢。他有的是時間和金錢,去做他想做的事情。據(jù)說他會賞畫,對戲劇有一定的研究和十足的熱愛。也正因如此,對戲劇甚是感興趣的陸小曼才會在一次演出之后,認識了同為熱愛戲劇的翁瑞午,從此二人的緣分便開始了。 緣分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就降臨,躲也躲不過。 陸小曼體弱多病,一病發(fā)就痛得在床上打滾,脾氣也會變得很暴躁。聽聞翁瑞午學過推拿,徐志摩便請他來幫陸小曼推拿。經(jīng)過推拿,陸小曼的病情有所緩解,于是,翁瑞午便開始經(jīng)常出入徐家。 徐志摩那么愛陸小曼,當然不忍看她被病痛折磨,所以也默許了翁瑞午給陸小曼推拿。推拿治病,就會有身體的接觸。他們之間自然是明白不過,那親近,只為了治病,但外邊的人不知道,時間久了,難免落人口舌。 陸定山的《春申舊聞》載:“陸小曼體弱,連唱兩天戲便舊病復發(fā),得了昏厥癥。翁瑞午有一手推拿絕技,是丁鳳山的嫡傳,他為陸小曼推拿,真是手到病除。于是,翁和陸之間常有羅襦半解、妙手撫摩的機會。” “羅襦半解,妙手撫摩”這樣曖昧的詞語,使他們在外人眼中變得齷齪不堪。但陸小曼從來不為這些捕風捉影的流言和中傷去辯解哪怕一句,因為她身正不怕影子斜。 陸小曼和翁瑞午之間“只有情,沒有愛”。翁瑞午雖然照顧了陸小曼一輩子,到死還交代好朋友們關照著陸小曼。雖然他對小曼一往情深,但他并沒有拋棄發(fā)妻和子女。是小曼讓他答應,不許和妻子離婚。 陸小曼心里的界線分得很清,什么是真愛,什么只是普通朋友的感情。徐志摩死后,她與翁瑞午只保持著朋友關系,并沒越雷池半步。而翁瑞午也一直堅守在陸小曼身邊。外界的強烈指責,親人好友的勸阻,都無法改變陸小曼對生活的執(zhí)著。 可是有關系過分親密的異性朋友,惹人非議是在所難免的。異性朋友之間曖昧的灰色地帶,在踏足之前就得自己想清楚后果。除非你能做到像陸小曼那樣,界線分明,不懼流言,走自己的路,過自己的生活。 如果不能,那還是及早理清這樣尷尬的關系為好。 都說男女之間沒有純粹的友誼,我覺得對一半錯一半,確實有大量的例子強而有力地證明了男女之間很難有純粹的友誼。但它確實存在。在男女之間成為戀人之前,不也會經(jīng)歷一段以朋友身份交往的感情嗎?那就是純粹的友誼啊。有些愛情,就是由友情升華而來的。 而陸小曼和翁瑞午由始至終,也不過是一起患難與共,彼此攙扶相持,在生活的洪流里相伴到老,或許,他們之間,早已成了親人般的存在。一起患難與共,彼此相互扶持,相伴到老的這種關系,除了陸小曼和翁瑞午,還有林徽因和梁思成。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無論經(jīng)過了幾載春秋,依然是人們眼中最美的因緣。 梁思成,是林徽因一生中的三段愛情里面,開花結果,廝守到老的那個對的人。梁思成長得一表人才,學識和相貌都不差,但在那個人才輩出的時代里,耀眼的實在太多。 倘若不是林徽因,梁思成不過是平凡的人,最多也就是因父親是革命家梁啟超而多少有些傳奇色彩。但真正使他為世人所知的,便是林徽因了。 有文曾載,1921年深秋,游學國外的林徽因隨父親回國,繼續(xù)就讀于北京培華女子中學。 回國幾天后,梁思成便登門拜訪林徽因。兩人在此前已經(jīng)見過面。但隔了幾年,彼此的外貌和思想都有了些變化。所以一開始相處有幾分生疏的感覺?墒请S著他們坦誠的交往,陌生感很快便消失殆盡。 在許多次真誠的交談中,林徽因和梁思成發(fā)現(xiàn)彼此都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可謂志同道合。此后兩人交往甚密。林長民和梁啟超二老早就有把他們撮合到一起的念頭。林徽因和梁思成兩人的婚約更是早早就定下了的。 雖然在外人看來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婚事是雙方父母安排好的,但他們兩人并非在沒有任何感情基礎下結婚。他們有相愛這個大前提。無論在民國還是現(xiàn)在看來,林徽因和梁思成都是郎才女貌,門當戶對,十分般配的。 1923年初夏,發(fā)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這件事情使得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愛情有了更快的進展。 據(jù)說是五月的一天,梁思成騎摩托車被汽車撞倒,傷勢十分嚴重,要在醫(yī)院住八個星期。林徽因得知這個消息時,十分擔心,從學校請了假,一直守在梁思成的病床邊,殷勤地喂飯喂藥。 梁思成剛動完手術,身子不能動彈,但他的神情卻很快地好起來。林徽因經(jīng)常讀報給他聽。有一次她翻開一張《晨報》,湊到他身邊悄聲說:“你成明星啦! 梁思成接過報紙看到自己撞車的消息登在頭版,他無言地苦笑了:“這我倒不感興趣,你在這兒陪我,就三生有福了! 林徽因盡心盡力地照顧病中的梁思成。當時他們還沒有結婚,這場意外的事件,驗證了林徽因?qū)α核汲傻母星椤?nbsp;我想當時梁思成一定已經(jīng)愛上了林徽因,他才會覺得比起上報紙,有林徽因的陪伴是更加幸福的事兒,而且是三生的幸福。 幸福有時候就是這么簡單,有喜歡的人陪在身邊那已經(jīng)是一種福氣了。有時候我們總是要求很多,希望愛人為我們做這樣做那樣的事情,如果對方做不到,自己就會感到不幸福。 在愛情里面,付出的一方其實更加容易感到幸福。愛和幸福是相互依存的。要學會去付出愛,才會讓自己更加幸福。 據(jù)說,同年的12月,林徽因發(fā)表了她的第一篇譯作,她翻譯了王爾德的《夜鶯與玫瑰》歌頌堅貞的愛情,表明自己的心跡。 后來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同赴美求學。據(jù)說在林徽因照顧病重的梁思成,到后來和梁思成一同留學海外的這些日子,梁思成的母親和姐姐都對林徽因有些偏見,她們不接受林徽因成為梁思成的伴侶,梁思成的母親甚至坦言,她覺得林徽因不能夠為梁思成帶來幸福。她們的態(tài)度十分堅決,讓林徽因感到很委屈。 幸好梁思成是個明白事理的人,他十分理解和體諒林徽因的苦惱,處處護著她,并寫信給母親和姐姐,謀取她們的支持。 據(jù)記載,當時梁思成的弟弟梁思永也在美國留學,并頗為理解他們。他一再寫信給姐姐,要她理解林徽因,還寫信給父親,懇求他勸說姐姐和母親。后來梁思成的母親和姐姐終于接受了林徽因。 在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愛情道路上,母親和姐姐的阻撓是一個小小的絆腳石。面對家人的反對,他們沒有首先表現(xiàn)出過激的反應,而是理性地處理,和家人好好地溝通,并堅守自己的愛情。如果是一段經(jīng)得起考驗的愛情,無論荊棘和磨難再多,終會有走到眷屬的一天。 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天,柏拉圖問蘇格拉底:“什么是愛情?” 蘇格拉底說:“我請你穿越這片稻田,去摘一株最大最金黃的麥穗回來,但是有個規(guī)則:你不能走回頭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于是柏拉圖去做了。許久之后,他卻空著雙手回來了。 蘇格拉底問他怎么空手回來了。 柏拉圖說道:“當我走在田間的時候,曾看到過幾株特別大特別燦爛的麥穗,可是,我總想著前面也許會有更大更好的,于是就沒有摘;但是,我繼續(xù)走的時候,看到的麥穗,總覺得還不如先前看到的好,所以我最后什么都沒有摘到。” 蘇格拉底說:“這,就是愛情! 有很多人像柏拉圖那樣,總是想著前面也許會有更好更優(yōu)秀更愛自己的人出現(xiàn),于是總是錯過身邊的人,但是,繼續(xù)向前走的時候,遇到的人又總覺得他不如先前的好,到頭來什么也沒有得到。愛情總是想象比現(xiàn)實美麗,那是我們不容易對眼前所擁有的幸福感到滿足。 我們不妨像林徽因那樣,選擇一個合適的,雖然那個并不一定是最愛的。但也許錯過了就再也尋不回。 張愛玲說:“愛情本來并不復雜,來來去去不過三個字,不是我愛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嗎、對不起。” 可是我們總是把愛情處理得很復雜,也因此覺得幸福很難。其實愛情就是彼此相互愛對方的情感。彼此相互吸引、互相關心、心心相印,這就是愛情。能和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為自己所愛的人付出這難道不是幸福嗎? 林徽因這樣認為:等待一場姹紫嫣紅的花事,是幸福。在陽光下和喜歡的人一起筑夢,是幸福。守著一段冷暖交織的光陰慢慢變老,亦是幸福。一個人的一生可能會愛上很多人,但無論我們會愛上多少人,最終能夠陪伴我們到最后的,卻只有一個人。 縱使是如此完美的林徽因,也同樣不例外。眾所周知,在林徽因的一生中,一共有三段愛情,而這三段愛情卻表現(xiàn)出三種不同的形式。 如果說她與徐志摩之間的愛情故事只是像初戀般朦朧,又如煙花般絢爛易





上一本:艾青精選集 下一本:獻給孤單、思念、分離的情書2冊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陸小曼在左,林徽因在右的作者是華子,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